-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克的病理生理(新)PPT
四、脓毒症休克 septic shock 脓毒症经液体复苏后仍然持续存在 难以纠正的低血压 微生物入侵机体致感染后, 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脓毒症 脓毒症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脓毒症休克流行病学 脓毒症每年发病率约为 50-95/10万人 3%的脓毒症患者 并发脓毒症休克 好发年龄60岁,男女,其他人种发病率是白种人的2倍 美 国 统 计 脓毒症休克的病因学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真菌 寄生虫 病毒 30-50% 25-30% 5% 1-3% 2-4% 部分血培养阴性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2011-09 1. 症状描述:shock“打击、震荡”; 2.“急性循环障碍”:关键是血压下降; 3.“微循环学说”:关键在于微循环障碍; 4.“休克细胞学说”:关键是细胞的代谢功能障碍。 研究休克的历史概况 休克的定义 休克定义:指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休克时各器官功能变化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脓毒症休克的特点 2、血管源性休克 vasogenic shock 内脏小血管扩张 血液淤滞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炎症 过敏 心肌源性: 心梗,心肌病等 非心肌源性: 急性心脏压塞 心脏射血受阻 cardiogenic shock 3、 心源性休克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高排低阻型休克 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排低阻型休克 二、休克的发展过程 Ⅰ期: 休克的代偿期 缺血性缺氧期 Ⅱ期: 休克的进展期 淤血性缺氧期 Ⅲ期: 休克的难治期 微循环衰竭期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 按照休克的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微循环学说 Ⅰ期: 休克的代偿期 缺血缺氧期 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主要临床表现 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组织缺血、缺氧 缺血缺氧期 组织灌流状态 缺血缺氧期微循环变化机制 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 α 受体 β 受体 皮肤 腹腔内脏 肾 小血管 收缩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加压素 血栓素 内皮素 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的代偿意义 血液重新分布 自我输血 自我输液 缺血缺氧期临床表现机制 致休克的动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脉搏细速脉压减少 内脏、皮肤等小血管强烈收缩,腹腔内脏缺血 尿量减少肛温降低 儿茶酚胺分泌 脸色苍白四肢冰冷 汗腺分泌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兴奋 出汗 烦躁不安 皮肤缺血 缺血缺氧期临床表现 96/min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面色苍白 尿量减少 血压略降 脉压减小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96/min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 神志清楚 105/85mmHg Ⅱ期: 休克的进展期 淤血缺氧期 淤血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淤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 淤血缺氧期微循环改变后果 淤血缺氧期主要临床表现 灌多于流,血液淤滞 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 淤血缺氧期 组织灌流状态 淤血缺氧期的发生机制 神经体液机制 1)酸中毒??????? 2)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 3)内毒素的作用 血液流变学机制 血液流速显著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血液粘滞度增加。 淤血缺氧期微循环改变后果 A:自身输液”、“自身输血”作用停止 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扩张 “自身输血”作用停止 休克时,酸性代谢产物等使亲水增加 血管床容积增大 回心血量减少 自身输液作用停止 组织间胶体 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 血液滞留,回心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血压下降,交感兴奋 组织灌流进一步减少 缺血、缺氧、酸中毒 B: 恶性循环的形成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红细胞聚集 微循环淤滞 微循环淤血 回心血量↓ 淤血血细胞 粘附 肾血流量↓ 动脉血压↓ 脑缺血 神志淡漠昏迷 少尿无尿 皮肤紫绀出现花斑 肾淤血 心输出量↓ 淤血缺氧期临床表现发生机制 淤血缺氧期临床表现 心灌流不足—— 心搏无力 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 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发绀 血压进行性下降 脑灌流不足—— 转向昏迷 80/50mmHg Ⅲ期: 休克的难治期 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期主要临床表现 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变化机制 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变化后果 不灌不流,血液高凝 组织细胞无血供 微循环衰竭期 组织灌流状态 : 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衰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