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PPT
一、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及健康问题 1. 儿童期分期 1)胎儿期:妊娠期不良因素的影响 2)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内。发病率、死亡率高, 易发生产伤、感染、窒息、畸形、死亡等 3)婴儿期:出生至1周岁。生长最迅速。对高热、 毒素等抵抗力低,易发生抽搐、呕吐、腹泻、呼 吸道感染,死亡率较高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意外及事故、营养不良 5)学龄前期:3周岁-6/7岁,寄生虫病、行为异常 6)学龄期:6-7岁到12-13岁。近视、龋齿 第十八章 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全科医疗与重点人群保健 第二节 社区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第三节 社区儿童保健 第四节 社区老年保健 第一节 全科医疗与重点人群保健 General medicine key crowd health care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1. 重点人群定义 —— 是指在社区中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或处 于一定的特殊环境中、 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作 用、患病率较高的人群 也称特殊人群或脆弱人群 是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人群 二、全科医疗与重点人群保健 采取哪些策略以便主动做好重点人群保健? 1. 个体-群体结合: 措施:通过个体发现其背后的群体问题 加深对社区人群整体情况的了解 提供有针对性的问题与生动的健康教育素材 主动发现群体问题 保持对群体问题的敏感性 目标:社区中人人关心健康、保护健康的氛围,提 高个人健康照顾的效率和质量 2. 完善现行保健工作 从经济、人力、干预力度等方面切入 重点关注: 妇女保健中的绝经期问题 儿童保健中的心理行为评价与干预问题、青少年 不良行为问题 老年人的孤独与需要家庭护理问题… 3. 强化社区参与 1) 社区参与是社区全科医疗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 2) 健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如卫生服务中心、慢 性病院、护理院、养老院、善终服务院、托儿(老)所、助残机构、营养餐厅等 3) 健全社区生活质量服务:如营养咨询、心理咨 询、家庭护理、送餐服务、环境改良服务等 4) 其他的社区机构:如各种志愿者组织、市民学 校、病人俱乐部 5) 健全社区的体育和娱乐设施 4. 建设合作团队 1) 重点人群保健仅靠全科医生是不够的 2) 相关合作团队: 涉及预防、教育、康复、心理、营养、环境、 劳动保护等 第二节 社区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General medicine key crowd health care 概 述 1. 妇女是指15岁以上的女性 2. 妇女保健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针对女性一生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预防保 健为中心,保健和临床结合,收集有关影响妇女健 康的各种高危因素的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采 取对策。降低妇女因生育、节育或生殖功能紊乱而 引起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其身心健康 4. 包括:女童期/青春期/围婚期/围生期/围绝经期/ 生殖调节期的保健 一、妇女各生殖阶段分期 1. 女童期:指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通常为婴儿期 到10岁)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出生到1周岁 前)、幼儿期(1-2岁)、学龄前期(3-5岁)、 学龄期(6-10岁) 2. 青春期:10-19岁末(WHO)。先后经历月经初潮、 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性腺接近成熟等变化 3. 孕产期:包括孕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4. 围绝经期: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至绝经后1年 内,为女性必经之路,不是性激素紊乱的疾病 二、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 青春期 1)生理特点: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生长加速, 出现月经,具有繁殖后代能力 2)心理特点:多种负面情绪,不稳定 2. 孕产期 1)生理特点:变化较大 2)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状态 3. 围绝经期 1)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减退的相关表现 2)心理特点:精神状态的改变、围绝经期综合征 三、社区妇女的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 (一)妇女各阶段的保健重点 1. 青春期 1) 特点: 迅速的体格生长与身心发育,与心理成熟不符合 性成熟与开始性活动 缺乏对健康选择的知识和技能,考虑问题不长远 开始的行为可能成为终生的习惯而致病 2) 健康问题:营养/精神卫生/性/生殖健康/物质滥用 3) 保健内容 自我保健:加强健康教育,了解生理及心理特 点,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劳逸结合 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