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during 1956-2009 in Dongjiang basin.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江流域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during 1956-2009 in Dongjiang basin
生态环境学报201l,20(12):1783一1787 h却:纨帕,wjeesci.com
a11dEnvir01:llIlentalSciences
Ecolog)r
东江流域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林凯荣,何艳虎,雷旭,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广东广州510275;
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依据东江流域21个气象站195卜2009年逐年平均降雨、蒸发、日照、湿度及气温等气象要素序列,选择常用的线性
倾向估计及非参数M.K等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江流域近50年来气温、降水、蒸发、日照及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选择降雨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两两组合,构成未来气候变动的36种假想情景,运用改进的scs月模型模拟计算了顺天流域
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间,流域降雨量呈不显著增长,而气温则为显著上升,其他气候要素如蒸
发、日照及湿度等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关联度分析表明降雨在所有气象要素中与径流的关联度为最大,说明了在东江流
域降雨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未来流域降雨增加,蒸发减少的气候情景模式下,径流量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由
降雨变化引起的流域月径流量的增幅较由蒸发变化引起的相应流量的增幅变化大。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scs;东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12.1783.05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主要驱动因子, 1 流域概况
其带来的水文响应至今仍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和 东江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
前沿问题【1],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 并毗邻香港,西南部紧靠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广州
正在改变着区域水循环的现状,引起水资源在时 市,西北部和粤北山区韶关和清远两市相接,东部
空上的重新分布。因此,合理地分析气候变化对 与粤西梅汕地区为邻,北部与赣南地区的安远市相
7—25014 7~
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东江作为珠江 接,地区范围在北纬22038 7,东经113052
11
流域重要组成支流,是河源、惠州、东莞以及深 5052’。流域南北距离为274.3km,东西距离为
圳和广州东部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承担着向香 203.83km。
东江干流全长562km,流域总面积35340km2。
港供水的重要任务。何艳虎等[2】采用1956—2000
500
年资料分析了东江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 流域内多年平均雨量为1 mm.2400嗍之间,
势;王渺林等pJ研究了不同设计土地利用和气候 1956—2000年多年平均值为l795mm,变差系数
情景下的东江流域的水循环的变化情景,但没有 0.22左右,降雨的面上分布一般是中下游比上游多,
考虑实际的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的影响。 西南多,东北少,由南向北递减。流域多年平均气
由于近十年来,东江流域随气候变化呈现出气温 温为20。22℃,年气温变化不大;无霜期长,南
上升,降水变率加大,频频出现非涝即旱、旱涝 北部分别达到350天和27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
在l680~l950h之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
交替的特征【41。2002.2005年,东江流域出现4年
连续严重干旱,2007年则出现罕见的秋冬连旱, 1000~14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阶梯溢流面水流掺气问题研究 Aeration of skimming flow on stepped spillway combined with flaring gate piers.pdf
- 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跟驰安全特性评价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Car-following Behaviors between the Experienced and Inexperienced Drivers.pdf
- 与古谋新迹无痕 心象灌注求妙韵 中国传统花鸟画与罗仁琳花鸟艺术之解析.pdf
- 专家谈地震(摘选).pdf
- 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势概述 Summarization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and Expanding Industry of World Strategy.pdf
- 世界正朝向低碳型经济迈进 The World Is Forwarding to Low Carbon Economy.pdf
- 丙烯燃爆危险性分析 Analysis of Propylene Explosive Hazard.pdf
-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Study on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PAHs in the Urban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pdf
- 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监测合作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Dust and Sandstorms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pdf
- 东北三省月降水量的时空克里金插值研究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Kriging Interpol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pdf
- 东江流域农村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rural soils of Dongjiang River Basin:distribution and human health risks.pdf
-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垃圾物理特性分析 Analysis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lid Waste in Dongjiang River Source Area, China.pdf
- 东海赤潮发生时的细菌学研究 Bacteria Study During Occurrence of Red Tide in East China Sea.pdf
- 东湖、汤逊湖和梁子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对磷释放的影响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in the Donghu Lake, Tangxun Lake and Liangzi Lake.pdf
- 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应用研究.pdf
- 东营春季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C and EC in PM10 and Their Sources in Dongying in Spring.pdf
- 东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s between China's Eastern and Western Small Towns.pdf
- 东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Applicability Analysis about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Small Towns in Eastern China.pdf
-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共混改性聚醚砜超滤膜的研究 SYNTHESIS OF AMPHIPHILIC CO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ODIFICATION OF POLYETHERSULFON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pdf
- 两种东方鲀的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 GH gene in two species of Takifugu.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