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两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Comparis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and its factors between two typical forest types in Jinggangshan.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井冈山两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Comparis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and its factors between two typical forest types in Jinggangshan
生态环境学报20ll,20(12):1836—1840
Env拍nmentalSciences
Ecology蛐d
井冈山两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郭建明1,郑博福p,胡理乐2,林伟1
摘要: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
意义。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各选取12个样地,对比分析了两种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与年均温、年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o~100cm层平均土壤
有机碳密度为(25.65士3.27)蚝·m_2,大于人工杉木林0~100
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减少;③常绿阔叶林与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均温的变化趋势
差异较明显,常绿阔叶林0~100
亦明显,常绿阔叶林0~100
1)。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153.6+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12.1836.05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贡献提
库的73%,是全球碳循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1。3】。供基础数据。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可显著地引起大气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1.1研究区域概况
对森林土壤中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理的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
研究已成为预测和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 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区域范围
的基础性工作【3。5J。由于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或国家
尺度上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主要基于土壤 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分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
865.5
普查资料和文献数据获得,而缺乏全面、详细、可 14~17℃,年平均降雨量1mm【llJ。井冈山的
靠的实测数据,且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组成的复杂性 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南部亚热带常绿
400
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因此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密 阔叶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海拔250~1m为
400~1600
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6。9】。 常绿阔叶林,1 m为山地针叶林,
1300—1500 600~1800
不同研究尺度、不同研究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 m为山顶矮林,1 m为山顶
同森林类型均能造成土壤有机碳的具大差异,可见 灌丛。 ~
针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1.2研究方法
加以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l…。 2009年8月份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选取较典型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素有 的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杉木林两种植被下土壤作为
“绿色明珠”之称,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井冈 研究对象,两种植被沿不同海拔各布设12个半径R
5
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常绿阔叶 为1 m的样地,每个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应用研究.pdf
- 东营春季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C and EC in PM10 and Their Sources in Dongying in Spring.pdf
- 东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s between China's Eastern and Western Small Towns.pdf
- 东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Applicability Analysis about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Small Towns in Eastern China.pdf
-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共混改性聚醚砜超滤膜的研究 SYNTHESIS OF AMPHIPHILIC CO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ODIFICATION OF POLYETHERSULFON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pdf
- 两种东方鲀的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 GH gene in two species of Takifugu.pdf
- 丝瓜络的化学改性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LUFFA SPONGE AND ITS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FOR METAL IONS.pdf
- 两种典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二噁(口英)相态分布特征 Multiphase distrih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CDDsPCDFs from two typical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ors.pdf
- 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in Dongguan canal by different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s.pdf
- 两种底质对狐尾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Effect of two sediment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Myriophyllum Spicatum..pdf
- 井冈山森林碳储量与LAI和材积的相关性 Relationship among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LAI and volume in Jinggangshan.pdf
- 井工转露天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的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slope sliding mechanism for mining converted from underground to open pit.pdf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铁路客运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pdf
- 亚铁盐除磷工艺的优化研究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for phosphorus removal with ferrous salt process.pdf
- 交通事故再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Review of Traffic Accident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ing Trend.pdf
- 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分析对我国交通安全研究的启示 Revelation of Traffic Safety on In-Depth Investigation for Road Accident.pdf
- 交通拥堵问题的冷思考 Research on Traffic Jam.pdf
- 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问题探讨及改善策略分析 Analysis and Solutions of Traffic Problems in Mixed Transport Hub and Commercial Center.pdf
-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安全设计与应用 Application and Designing of Software Security in Traffic MIS System.pdf
- 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Effects of Variable Message Sign Guidance Information on Driver's Route Choice.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