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疗法治疗呃逆60例报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毫针针刺疗法治疗呃逆60例报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毫针针刺疗法治疗呃逆60例报道 肖光彩(贵州省习水县人民医院 564600) 【摘要】 目的:探讨呃逆的传统医学治疗方式。方法:运用毫针针刺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呃逆60例。结果:治疗60例,均用毫针平补平泻治疗,疗效肯定。结论:传统医学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 毫针针刺 呃逆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12-01 【Abstract】 Objective: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f hiccup. Methods: using acupuncture point, us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hiccup. Results: 6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filiform needle reinforcing-reducing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f hiccup, curative effect. 【keyword】 hiccup acupuncture clinical observation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俗称“打嗝”,古称“哕”“哕逆”。它既是一种病,也可是某些疾病的兼症,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笔者近年来用针灸治疗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来自康复科门诊,男42例,女18例,其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数小时,最长数天。 1.2针灸治疗方法 选穴:鱼腰(双) 内关(双) 中脘 膻中 足三里(双) 膈俞(双) 合谷(双)。 经常规酒精消毒,均采用毫针针刺,顺序:先刺鱼腰 内关 合谷 足三里, 如呃逆不止,加刺中脘 膻中 膈俞,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 2、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一次症状立即消失。 3、典型病例 陈某某,男,52岁,干部。不明原因出现呃逆数天,频频呃逆,致上腹部疼痛不已,不能进食,用中药、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经朋友介绍,求治于我科。用上述方法治疗,呃逆立止,随访未复发。 4、讨论 呃逆的发生,多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有关。病位在膈,关键病变在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基本病机:胃失和??,胃气上逆动膈,凡上、中、下三焦、诸脏腑气机上逆,或冲气上逆,均可动膈而致呃逆,故应理气和胃、降逆止呃。鱼腰穴属经外奇穴,是治呃逆效穴《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Z1期;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居胃脘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不论胃腑寒热虚实所致的胃气上逆均有效;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利膈、通畅三焦气机;膻中穴位近膈,为气之会,可理气降逆。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以上诸穴治疗呃逆,疗效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针灸对呃逆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顽固性呃逆,应积极查明原因并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文锋1996,10. [2]《经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鼎 1995,6. [3]《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甲三 1992,10. [4]《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树中2009,9.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