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紫砂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讲 紫砂的起源与发展 2009.12 本讲基本内容 一、紫砂陶的起源与发展 二、紫砂特殊的材质 三、独特的成型方法 一、紫砂陶的起源与发展 因茶而生 江苏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都,既是产陶又产茶。 紫砂陶以茶壶为代表,与茶事结缘 茶文化,在紫砂文化中有着主导作用 宜兴(古称阳羡)唐代已生产贡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 宋代宫廷重“建茶”,阳羡“雪芽”仍为文人雅士所好 宜兴地图 陶器发展的硕果 饮茶需器皿,茶器的变化放映了饮茶方式的变化 我国饮茶风气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唐煮宋点” “团饼碾屑” 陆羽《茶经》:“盌(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 宋代的“斗茶” (宋徽宗《大观茶论》) 辽墓茶道图 宋 刘松年 斗茶图《茗园赌市册页》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局部 (一)紫砂壶起源的传说 紫砂壶的创始人:龚春或供春(明正德—嘉靖)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顾景舟的供春壶 (二)宜兴的陶业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前,宜兴的先民“耕且陶焉” 三国、南北朝时期,宜兴的均山窑(南山窑)是越窑青瓷的产地之一 明中期,宜兴日用陶器生产发展蓬勃兴旺。 日用陶器使用大量“夹泥”,掩藏于其中的紫砂泥被一同开采出来,被单独加工成小件陶盅,具有建窑兔毫盏的功用。——“岩中之泥” 宜兴的五朵金花 紫砂 均陶 彩陶 精陶 青瓷 宜兴青瓷 宜兴最早的传统产品。 从商周时代起,宜兴地区就开始生产原始的青瓷,到两晋南北朝时,已大量烧造,产品胎质细致,烧成后器质坚硬,釉色带有一点灰色或淡红色。 属于江南越窑系青瓷。 宜兴青瓷产品从种类、数量、造型、工艺装饰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故有“阳羡青瓷驾越州”之说。 均 陶 宋代,丁蜀镇西南的均山一带就有烧制釉陶的窑群,称之为:均陶,又叫:宜均。 至明代,烧造均陶成功的是欧子明的“欧窑”,其瓶、钵、盂、盆等产品的端重的形制,绚丽的釉彩而独树一帜,已经在日本享有盛誉,清雍正年间开始进入皇宫。 清代乾、嘉时期(1736年—1820年)丁山窑户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继承“欧窑”传统特色,所制产品如火钵、花盆、花瓶、水盂,配以堆花图案和均釉装饰 美彩陶 美彩陶其实都是“彩釉细陶”,它们的釉彩大多是高温花釉,在烧制过程中,釉料熔化、流串、交错、聚散,使釉面千变万化,形成一种神奇的效果,给人以精致美妙的感觉。 美陶产品以动物、人物雕塑和大型壁画为主,彩陶则以坛坛罐罐为主,都被誉为“穿着美丽服装的陶器”。 精 陶 白坯或浅色坯上施釉的陶器。用可塑法、注浆法或半干压法成形,素烧后施釉。一般是釉烧温度(1060~1150℃)低于素烧温度(1240~1280℃)。也有采用施釉前不经过素烧的“一次烧成”法制造的。 按用途可分为日用精陶及建筑卫生精陶等。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三)明代紫砂陶的发展 朱元璋下令废止龙凤团茶 “天下产茶之地,岁有定额,以建宁为上,听茶户采进,勿预有司,茶名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不得碾揉为大小龙团。” 散茶取代固形茶(饼茶),紫砂壶作为实用器皿开始被认可和使用——冲泡方式:冲泡取代烹煮 1984年,南京考古发现一把明嘉靖年间的紫砂提梁大壶,款式如下图。 明 王问《煮茶图》 明 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 “饮茶至明代,不复碾屑……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嘉靖前后) 宜兴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明代的饮茶方式:“撮泡”与“煮茶”并存 煮茶:文征明嘉靖七年(1528)“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 撮泡:张源《茶录》(1595):“探汤纯热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 “杭俗用细茗置瓯,以沸汤点之”(明·陈师) 历代名家 P125-131 龚春(1506-1566) 时大彬(1580-1650) 惠孟臣(1598-1684)小朱泥壶 陈鸣远(1651-1722) 陈鸿寿(1768-1822)曼生壶 邵大亨(1831-1874)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 黄玉麟(1842-1913) 顾景舟(1915-1996) 二、紫砂特殊的材质 (一)紫砂泥的属性 高岭土—石英—云母类型 含有:硅、铁、钙、镁、锰、钾等化学成分 烧成温度:1120℃~1150 ℃,氧化气氛烧成 各种泥料对温度要求的不同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