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新型织造技术研讨会征文文集
PICANOL
TSF8.5--BSB型
张力传感器电路分析与维修实践
骆 鑫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公司)
张力传感器是用来检测张力大小变化的装置。内部结构多数以应变电阻为主。应变电阻在外力作用
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称为电阻应变效应。应变电阻在电路中连接形成惠斯通电桥的形
式,输出差分的信号。传感器的正向或反向受力在应变电阻上均有线性对应的差分电压值。应变电阻输
出的差分电压值为微伏级。必须经过高精密,高增益直流放大器放大对外输出模拟量。因此对直流放大
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有共模信号的条件下能够放大极其微弱的差分信号。例如有:极低的零点漂移
度,很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很高的电源抑制比等。
必佳乐TSF8.5--BSB型张力传感器用于织机上检测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变化。拆解后发现该张
力传感器是内部含有直流放大器的传感元件。在所有的维修实例中证实,损坏的部位都是直流放大器电
路所致。直流放大器电路是由三级运算放大器组成。(见图1)第一级由OPl77运放构成。有超过100倍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电流以驱动270Q负载电阻。
图1
幻毫:
善
图2
.
·200·
第二届新型织造技术研讨会征文文集
大器之关键性元件,R2,R3,R4的变化直接影响到Vo。当怀疑故障存在时是优先检查的部位。20K可变
电阻是用来调整传感器静态零点电压。当输出电压有过多的偏移时,应当注意750K以及1M电阻的阻
值有无发生变化。如果输出电压偏移不大可以考虑适当的调整一下20K的电位器。元件位置分布见图8
(红点)。
R4。可简化为:Vo并X(Vi2--Vil)。
图3
大电路时,R1,R2,R3,R4的电阻是需要留心一下的。
4)输入电压Vi进行变换为电流的形式输出。因此该电路为V—I转换电路。由于传感器是运用在现场
控制中,环境的干扰噪音对信号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采用电流源输出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外界噪
X(1--
音对信号的干扰。根据电路的结构可将关系式列出:(簧笔罕黜~雨竿商]×V。2=Vi
上)。可进一步简化为:V02=舍X卷×Vi。V02既为张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由电路参数计算得:
V02≈1.22284
Vi。又因为V02=IrX Vi。Ir既
的阻值变化必将影响到Ir的变化。因此这些电阻都是要引起注意的。经验表明,有故障的张力传感器
V02大多含有噪音的成分,这一点在示波器上观察是显而易见的。噪音的源头就来自于这些电阻的劣变。
张力传感器放大板除了放大电路外还有内部的供电电路,提供给运放正负电源。分别是+6.20V,一
于电源电路的检查应该说非常简单,~切可能的疑点将会反映在示波器的屏幕上。事实上电源电路的故
· 20】 ·
摹二届新型“追技术研讨套征支文集
障辜几乎为军,至今奉人还丰遘见教障出现在电源电路的
田4
‘_骨铷
圈5
进口设备绝大多数投有提供电路图尉于维罄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最初接手一台张力传瘟器可谓是
煞费苦心。将张力传癌器电路板完全掏出,仔细地对照实物绘出电路图。然后对电路进行分析。弄清电
路原理。这样一来对于维修才有所帮助。放大嚣之阃存在着前后级的级连。找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TBE饱和液相导热系数的实验研讨.pdf
- Shanley模型表述上的逻辑问题及其改正研究.pdf
- Shannon小波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在TSP中的应用研究.pdf
- Shannon型小波级数的收敛性与仿射框架判别法的比较研究.pdf
- SHAREAsia自动气象站网络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地区气候研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研究.pdf
- MTD与测量雷达的兼容设计研究.pdf
- m,4分裂和m,1,2分裂系的若干结果研究.pdf
- 从1∶1到1∶1000——比例概念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pdf
- 仇英山水画审美趣味双重性的探究研究.pdf
- M+FEMS在大方坯合金钢连铸中的应用研究.pdf
- 从“A/V了许多”看汉语概量化程度补语的演化动因、格式鉴别及其互补关系——兼论汉语补语的性质及程度补语的分类与系统研究.pdf
- 从“奥威模式”看企业自主创新研究.pdf
- 从“传媒倾向”、“城市地标”到“有我的利他观”——对话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pdf
- MTS道路模拟机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研究.pdf
- MTS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在建筑结构试验中的应用研究.pdf
- PIC跨国种猪改良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实践研究.pdf
- 从“代工“走向”服务”——X公司笔记本电脑电池业务的服务战略探讨研究.pdf
- MTT法评价Ca2KNaPO42陶瓷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pdf
- PID参数的模糊自整定研究.pdf
- 从“两规”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