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的冷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质课的冷思考

优质课的“冷思考” 乳山市冯家初中  宫云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已成为孕育智慧的温床,放飞理想的高地。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同,并将其外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纷呈、活力四射的优质课。孩子们在辩论中争鸣,在实践中体验。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在这里碰撞,丰富的生活积累在这里被激活,不时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 然而,通过对优质课的冷静观察、比较反思,我产生了新的思考——看似完美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雕琢痕迹,显得有些浮躁虚假,甚至偏离了新课改的本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课例一:“你说的最棒!” 记得一堂观摩课上,那位教师讲的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有这样一个例题:“测量某公园人工湖两侧A、B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方案,要求:画出测量草图,标出测量的数据。 师:哪位同学能上黑板画出图,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 生1:利用勾股定理求 师:是这样啊,可以。(教师眼中似乎有些失望) 生2:“老师,我利用三角形全等来求。如图 师:“可以这样吗?”(教师愈发失望) 师:(迫不及待地):“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3:如图,利用三角函数求。 师(满怀喜悦):“啊!你说得最棒!你的想法与老师一模一样,大家给他鼓鼓掌。” 解读学生的个性化的解题方法,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灵动思维的光芒。但是,这些精彩真实的现场生成,由于教师开放性思维的缺失,被一句“你说得最棒”轻描淡写地化为乌有了。 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在师生思维的和谐共振中动态完成的,而不是必须让学生按教师预设的轨道前行。诚然,教师在活动之前可能比学生做了更多的准备,比学生的思考更为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活动的“方向盘”由教师全权操纵,按预定的设计或直露或含蓄地展示,并以此代替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的达成。 学生需要的,是同样作为主体的对活动的控制权!活动进行时,教师应十分谦虚而真诚的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充满热情而又小心翼翼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也许,这样的活动会因为教师预先设计的最“得意”之处未得以展示而留下些许遗憾,但是学生的收获会更多,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的遗憾不再是遗憾。 课例二:“好像是1400cm。” 在执教“测量物体的高度”一课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测量旗杆高度。(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测什么而争论不休,“我测距离”“我测角度”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测量,还有一些人却开了小差。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景况下进行。) 师: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组的测量结果? 生1 :“我们测得的结果是140cm。” 师:“旗杆的高度只有140cm吗?” 生2 :“好像是1400cm。”(在组内同学的轻声提醒下,生2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一句简单的“好像是1400cm。”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小组内会为“测什么”而煞费苦心?为什么小组测量时会有人开小差?为什么小组汇报时连旗杆的高度究竟是140cm还是1400cm也弄不清楚?这里的合作学习没有合理分工,即没有专人看刻度、没有专人做记录,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进行合作学习相关方法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目的不明确,将时间精力用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从而偏离了合作的要义,合作学习的价值也就被抹杀了,“合作”也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这种“放羊式”的讨论,老师自己的“坐壁上观”,课堂气氛看似热烈,貌似民主,缺乏讨论应有的深度与广度,目标的达成只能由教师将讨论结果“和盘托出”。在目前的教改大潮中,更有甚者将讨论当作让学生解决课堂问题的唯一法宝,不论怎样的教学内容,动辄分组,频繁讨论。殊不知在课堂中过多地采用讨论,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粗暴“割裂”和严重“缩水”,真正的思维过程往往是独立的,无声的。 课例三:“森林里的好朋友” 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有位教师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副美丽的森林场景图,然后师生之间展开如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四个可爱的好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在学生不知教师所指何物时,课件演示:草地上跳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荷叶上蹦出一个“矩形”,树枝上冒出一个“菱形”,树林前的路上跑出一个“正方形”……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还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旁白描述,用时近20分钟。 师: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 生(集体大声):喜欢! 细细品味上面的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花俏,吸引无意视线外,对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毫无裨益。 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