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wx.ppt

@@@2010-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wx.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wx

* 肝性脑-脊髓病型: 脊髓型WD,多数患者伴间歇性意识不清、言语错乱、行为异常等脑症状, 亦可称为肝性脑-脊髓型。本型1949年才被发现,文献报道极少。 脊髓型 本组仅见1例(0.21%)。临床特征: ①一般发生于10~20岁的男性患者 ②以对称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 ③浅感觉一般正常,少数并发末梢神经病变,偶见震动觉、位置觉等深感觉减退。 * 全身高度扭转痉挛的WD患者 * 腹型WD 本组有11例(2.27%)。临床特征: ①大多于5~10岁左右急骤起病; ②严重纳差,恶心呕吐,高度黄疸和腹水; ③迅速恶化,常于2周~1月死亡; ④生前无明显锥体外系症、征。 肝型或内脏型 肝型与肝-脑型 最常见, 6.61% (32例)属此型。①青少年期隐袭起病; ②以缓慢进行肝硬化腹水,或脾脏肿大为主征; ③肝功能轻-中等度异常; ④锥体外系征不明显,而常出现Babinski征。 * WD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肿大、大量腹水及脐疝等 WD患者腹部CT扫描,显示肝硬化、脾脏肿大、腹水等 * 肝-心-脑型:占1.43%。肝-脑型或脑型WD患者,常合并心脏肥大\阵发性心动过速\Ⅱ~Ⅲo 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损害者称此型或心-脑型,亦属脑-内脏型。 肾型或脑-肾型 本组6例(1.24%)属此型。 ①青少年期隐袭起病; ②单纯以全身浮肿、蛋白尿、血尿为主征者称肾型,同时伴有脑症状者称脑-肾型。 肝-肾-脑型:占2.21%。肝-脑型患者同时有肾症状等,可称作肝-肾-脑型,这两型都属脑-内脏型范畴。 * 骨-肌型 本组10例(2.06%)属此型。 临床特征: ①发病年龄5~20岁,平均11.18岁; ②病程进展缓慢,入院时平均病程4.81年; ③以佝偻病样骨损或/及肌病样近端肌萎缩为主征; ④早期往往脑症状和肝症状缺乏或轻微; ⑤预后较良好。但如长期不行系统驱铜治疗,晚期可转为WD型。 * 五、辅助检查 血清CP0.2g/L(正常值0.26~0.36g/L) (97.25%) CP氧化酶活力0.2OD(正常值0.2~0.5) (90.31%) 尿铜排泄100ug/24h (正常50ug/24h) 血清铜显著正常值:儿童5.0-10umol/L(30-190mg/dl)成人 男11-22umol/L(70-140 mg/dl) 女12.6-24.3umol/L(80-155 mg/dl) 1. 血清铜铜蓝蛋白(CP) 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早期可无肝功能异常) 2. 肝肾功能 肾小管损伤→蛋白尿、氨基酸尿症 * 3.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检查:异常率61.3% BAEP:异常率高83~95%,可作为确定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判断治的参考指标之一。 VEP:异常率17~75%, SEP:异常率17~100%, 4.放射学检查 骨关节X线检查: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退行性变、病理性骨折、骨骼畸形。 * 5.声像图检查(B型超声) 过去对小样本WD的B超肝脏检查报道认为,可出现酷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暴发性肝炎等非特异性的弥漫性肝脏损害,缺乏特征性改变。 对1586例WD肝脏进行声像图检查, 99.18%有特殊的声像图表现, 依次分为脂肪肝型、光点闪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光带型和结节型。 因此提出,声像图对WD的诊断、鉴别诊断、肝脏损害程度、治疗后疗效评价和预后均有一定价值。 * CT: 双豆状核区低密度\尾状核萎缩引起双额角局限性扩大脑沟增宽和两侧侧脑室对称性轻度扩大;部分患者有脑干萎缩\少数见额叶大片状低密度软化灶区 6. 影像学检查 * MRI WD在MRI上异常所见: 双侧对称长T1和长T2信号,其部位依次为,壳核、丘脑、尾状核、苍白球、中脑、脑桥、小脑。 脑干损害主要在中脑(包括黑质、红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块以及中脑被盖和顶盖); 小脑损害以齿状核为多,蚓部次之; 大脑损害通常不对称,依次为额、颞、顶、枕。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微卫星标记分析 半巢式PCR-酶切分析 荧光PCR 7. 基因诊断 症状前诊断可检出杂合子 MRI: 桥脑、额叶 T2WI高信号 * 六、诊断标准 1. 病史特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缓慢进行性震颤\肌僵直\构语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体征 肝症状(黄疸、各种肝病史) 家族遗传史: 父母是近亲婚配 同胞有WD患者或死于原因不明的肝病者。 2. 肉眼或裂隙灯下证实有特异的K-F角膜色素环。 3. 血清铜蓝蛋白 CP0.2g/L或铜氧化酶0.20D。 4. 尿铜100μg/24h。 5. CT扫描:豆状核或/及丘脑低密度影;或MRI示基底节T1、T2异常信号。 * 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