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华大学 生物化学第04章糖代谢
糖 代 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半乳糖(galactose)
——已醛糖 ;2. 寡 糖;② 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③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第一节概 述;1.氧化供能;二、糖的消化与吸收;淀粉 ;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二)糖的吸收;ADP+Pi ;4. 吸收途径 ; 葡萄糖 ;第 二 节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⑼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E1: 己糖激酶 ;G ;⑷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⑸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果糖;关键酶; (一)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F-6-P ;(二)丙酮酸激酶;2. 共价修饰调节; (三)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第 三 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CO2 ;* 概述;CoASH;①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② TAC过程的反应部位是线粒体。;③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为呼吸链提供H+ + e。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
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达40%左右。;三、有氧氧化的调节;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概念;* 细胞定位:胞 液。;6-磷酸葡萄糖酸 ;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5-磷酸核酮糖(C5) ×3 ;磷酸戊糖途径;总反应式 ;⑴ 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
⑵ 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
⑶ 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
⑷ 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2021范文.doc VIP
- 餐厅6S制作流程.pptx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2 客房预订部服务.ppt VIP
- 北京现代领动_汽车保养手册用户服务指南车辆维护保修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The Beginning-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贫困应该带给我们的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VIP
- 光伏发电+储能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doc VIP
-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pdf VIP
- 隧道注浆施工记录表.doc VIP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1 前台服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