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08-思维与想象2
1 思维的一般概念 1.1 什么是思维 概念回顾 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 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两大特性 概括性 间接性 1 思维的一般概念 1.1 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两大特性 概括性 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新陈代谢 间接性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一定媒介认识事物 考古 思维的领域比感知觉的领域更为广阔深入 1.2 思维和语言 关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争论——三种观点 斯大林 思维和语言在发生机理上是同步的;在发展关系上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皮亚杰 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并非同步,思维发展先于语言发展 乔姆斯基 人脑具有自己独特的先天语言结构,这一结构是人在生下来之后就具备的,它导致人类能够学会自己的语言 1.2 思维和语言 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来自于语言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 思维以语言作为客观刺激物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看 思维与语言趋近于同步发展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看 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1.2 思维和语言 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本质特征的区别 精神现象vs.物质现象 生理机制的区别 大脑vs. 眼、耳、舌、喉、口腔等感觉器官 与客观事物关系的区别 反映和被反映vs.标志和被标志 构成因素的区别 概念vs.词 应用范围的区别 全人类共性vs. 民族性和地域性 发散思维的指标 流畅性 能在短时间内生发出较多的概念 变通性 思考方式变化多端,思维产品的种类不拘一格 独特性 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 请列出红砖的主要用途 被试甲 盖房 建仓库 筑墙 砌烟囱 盖庙 铺路 垒灶 评分 流畅性:8分 变通性:1分 建材 被试乙 做门坎 镇纸 打狗 搭书架 钉钉子 磨红粉 做球门 评分 流畅性:7分 变通性:4分 建材、工具、武器、颜料 1.3 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 经验思维 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 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1.3 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常规性思维 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造型思维 创造性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1.4 思维的作用 思维是个体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智力的构成: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有了思维参与,观察才会深刻,注意才会有选择,记忆才会有意义,想象才有创造性 思维是进行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2 思维的过程 2.1 分析与综合 分析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文章→段落→ 句子→词 →字母 声波→频率、振幅、波形 综合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特征、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字母→ 词→句子→段落→文章 2 思维的过程 2.2 比较 含义 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形式 横向比较 对同时存在并有相似之处的事物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 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 比较是抽象和概括的必要前提 比较是分类的基础 2 思维的过程 2.3 抽象和概括 抽象 把事物的一些特征从其他特征中分离,使此特征显现出来的思维过程 对“鸟类”特性的抽象 概括 把已经从事物中分离出来的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有羽毛、有喙、动物→鸟 2 思维的过程 2.4 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 在概括和分类的基础上,把事物的不同特征、不同方面归类和编目,使之成为有序整体的思维过程 科学与系统化 成块的知识结构更严谨、易于保持和应用 系统化的方法 分类、编写提纲、绘制图表 具体化 用具体的事物描述、解释一般概念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的形式 举例说明、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思维的形式 3.1 概念 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本质特征: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 非本质特征: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具有该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 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报纸→印刷品→ 媒体 概念和词的关系 词是概念的基础,但并非一一对应 3.1 概念 概念的分类 具体概念vs.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按事物外在非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 抽象概念:按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 前科学概念vs.科学概念 前科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概念 科学概念:有计划有目的思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