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肿瘤临床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docVIP

浅谈中医肿瘤临床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肿瘤临床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肿瘤临床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陈焯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目前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及优势不断得到证实,培养学生对中医肿瘤临床学习的兴趣是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的首要及重要任务。本文从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医归属感和使命感;古代名医“神话化”与现代名医“真实化”的融合;深刻认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增强中医治癌的信心;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荣誉感等四个方面对提高中医肿瘤学习兴趣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医;肿瘤;临床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221-02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索研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对中医肿瘤临床学习的兴趣是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的首要及重要任务。笔者针对中医肿瘤临床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医归属感和使命感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医学内容为主体,不断吸收和引进历代学术文化的精华而构建起来的。中医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在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得到古代哲学的指导,并广泛吸纳古代学术文化精华,故而能够形成完整的、能有效指导临床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体系,成为世界医学中独具一格的医学流派。   传统的中医包含着古代先哲们对天文(因时制宜),地理(因地制宜),人事(体质的不同,治疗各异),心理(情志相胜,五行制化),时间(子午流注)等各种因素的认识与实践;包含着最朴素的唯物主义(天有五行,人秉五常)、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阴阳的互根,制约,消长,转化),还有永动观念的动态平衡论。中医学正是运用着一种高度的模糊操控的智慧,来认识世界,理解宇宙,探讨生命,熟悉疾病,顺应自然,把阴阳调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整体观念等核心思想,均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阴阳观念有阴阳之理发源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易传》明确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其中就包含了对阴阳之间矛盾消长关系的论述。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其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整体观念则源于先秦哲学。《庄子middot;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指出自然与人类原本是合一的,和谐的,故人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医可以使我们“尽广大而致精微”,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落到实处。其实,学中医就是在学习中国文化,就是在学习传统[2]。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首先中医是一种文化沉淀,因此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只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便能较容易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而对中医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及对中医理论的更好掌握,才能增强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和激起学习中医的兴趣。其次,是中医保障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生息。 在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伟大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医文化屹立不倒,且越发灿烂,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得到这份无上荣誉的同时,更应该用于担当,增强中医归属感及使命感,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使其更加辉煌!   2.古代名医“神话化”与现代名医“真实化”的融合   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息繁衍,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医药文化。中国古代医林先贤名家辈出,留下了无数悬壶济世、泽被苍生的杏林美名。扁鹊因“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三国志》中称其医术为“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清代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切脉望色,如见五藏,治病多奇中,以是名著朝野”。从古至今,诸如此类“神话化”的名医,足以作为学生崇拜的“偶像”,由此产生对名医高明医术的憧憬与向往,激发内心学习中医的冲动。   在建立名医“神话模型”的同时,更注重名医的“真实化”。通过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名医“大医精诚”的高大人格魅力,观察名医真实的临床诊治过程及“一剂知、二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