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吴小秀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311404)
【摘要】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认为其成病机理主要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对糖尿病早有认识,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应用得当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糖尿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中药的降血糖作用及作用机制等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 中医辩证 分型治疗 降血糖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09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中医对糖尿病早有认识,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应用得当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现将近年来对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认为是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黄帝内经》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
可见,中医对糖尿病早已有了认识,这对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从肺、胃、肾辩证论治。对糖尿病的治疗倾向于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对病机及基本治法的认识亦趋向于多元化。有研究认为除先天因素外,后天可脾虚致消、肝郁致消。还有人提出痰湿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转化的重要基础,是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变后期,脏器功能衰退,更加加重痰湿的形成,使病变加剧,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王世东[2]等则认为糖尿病“阴虚燥热”传统病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内热伤阴耗气”为糖尿病基本病理学说,认为内热是糖尿病发病机理,伤阴耗气是发病及传病机理,且“内热伤阴耗气”基本病机贯穿糖尿病的始终。李双[3]等则发现糖尿病中肝郁血瘀很常见,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因此提出重视疏肝化瘀对糖尿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则表明消渴症患者在征候出现频率上以气虚占首位(88%),脏腑以肝、脾、胃虚为主,而气虚贯穿疾病全过程。综合分析,糖尿病是以肾阴亏虚为本,肺胃燥热为标,继发瘀血停滞,三者为该病主要病理环节,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久而不愈或滋生他病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糖尿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糖尿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为主要症状,属中医“消渴”范畴。《内经》中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属心肺,中消属脾胃,下消属肾。治疗时主张先辨虚实,因火耗津者,但去其火,则津液生而渴自止;若由水不足,则阴虚,无论上中下消,急宜治肾,使阴渐充,精血渐复。中医临床上根据糖尿病人的表现,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①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治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选用地骨皮、天花粉、麦冬、生地等。②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治宜采用益气养阴法,常选用玉竹、黄精、黄芪、女贞子等。③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采用温阳育阴法,常选用鹿角霜、山茱萸、仙灵脾,菟丝子等。
(三)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经研究发现,有较好降血糖作用的单味中药有人参、地黄、黄芪、玉米须、丹参、知母、山药、黄连、仙鹤草、枸杞子、地骨皮、玉竹、葛根、黄精、白术、苍术、菟丝子、女贞子、当归等。这些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参考。中药复方制剂因其成分复杂,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有一些研究发现滋阴成药大多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主用于肾阴虚证,研究发现其可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增加其肝糖原的含量,负荷试验中对糖耐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降糖丸主要具有降血糖作用,并有显著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与血清尿素氮的效果,同时对糖尿病大鼠的饮水量及排尿量有相当明显的抑制作用。石斛夜光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早期有一定的疗效。
像这样有确切疗效的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