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沈家本对汉代法律的研讨.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沈家本对汉代法律的研究 姜晓敏+ 沈家本是举世公认的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家,他对我国古 代近四千年法律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迄今为 止仍然经得起考验的论断。笔者近几年在研习汉代法律史时,翻阅了 《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中有关汉律研究的著述,获益良 多。特草此拙文,作为对沈家本先生逝世90周年的纪念。 说起沈家本先生对汉代法律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当属《汉律摭 遗》一书。《汉律》早已亡佚,相关内容散见于众多史籍中。沈先生以 73岁高龄的抱病之躯,通过对史料的搜罗排比、分条比类、按律为篇, 考得《汉律》大要,集成此书。该书共22卷,是先生关于汉律研究的 最集中最系统的论述。该书完成于1912年秋,第二年夏先生辞世,可 以说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李光灿先生称该书是“研 究汉律的一部绝无仅有的难得的宝贵法律史料”;①罗鸿瑛先生认为该 书“为汉律研究开拓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其开山铺石之功不可磨灭”, “誉之为‘鸿篇巨著’,可谓当之无愧。”②除《汉律摭遗》外,仅笔者 翻阅的《历代刑法考》中的《刑制总考》、《刑法分考》、《赦考》、《律 令》、《狱考》、《刑具考》、《行刑之制考》、《死刑之数》、《充军考》、 《律目考》等篇目中亦有对汉律研究的大量论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 读,以下几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①李光灿:《评寄移文存》,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②罗鸿瑛:“沈家本与《汉律撼遗》”,载《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家一1990年沈家本 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29页。 500 一、扎实的史学功底 据李贵连先生所著的《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及《沈 家本年谱初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沈家本出生于诗书世家, 受到了良好的传统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他本人在学习上勤于思考。 《清史稿》卷443本传记载:“少读书,好深湛之思,于《周官》多创 获。”他17岁时写就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是《周官书名考古偶纂》(《墓 志铭》作《周官书名考古》),该书纠正了明代万历进士郎兆玉《周官 古文奇字》中的错误,初步显示了他的史学天赋。晚年的沈家本在写 作《汉律摭遗自序》时提出汉法原于《周官》,二者之间有明显的渊源 关系:“先请原于八议,决事本于八成,受狱即士师之受中,案比即司 徒之大比,读鞫者小司寇之读书也,乞鞫者朝士之听治也,过失不坐 三宥之法也,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不坐三赦之法也。其他 之合于周法者,难偻指数。先郑、后郑注《周官》,并举汉法以为比 况,可见《汉律》正多古意,非犹为三代先王之法之留遗者乎。”可以 说,沈家本先生在法学上的建树及贡献与其扎实的史学功底是分不开 的。 沈家本于24岁入刑部为官,直到42岁方考取进士。他在总结自己 考取进士以前的作为时曾言:“此数十年中,为八比所苦,不遑他学, 间或从事经史考证之书,若古文词未之学也。”可见,除了不得不应付 八股文外,他的主要兴趣是从事经史考证,而此时他学术上的最大成 就亦是经史考证。据《年谱初编》所载,他对经史的考证颇有成效, 主要成果有《诸史琐言》、《古书目四种》等。“由于对史学研究很有价 值,《诸史琐言》于1963年出版发行新本,独成一书。”有意思的是, 《诸史琐言》一书包括《史记琐言》三卷、《汉书琐言》五卷(《墓志 铭》作六卷)、《后汉书琐言》三卷、《续汉书志琐言》一卷、《三国志 琐言》四卷,均是关于两汉历史的著述。正是由于对两汉历史了然在 胸,所以沈家本在研究汉代法律问题时能得心应手地引经据典,熟练 地利用传世文献搜编考证,探隐发微,常能纠偏补遗,言前人所未言, 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例如在《刑法分考十六·赎》中,沈家本记述了汉宣帝时张敞与萧 50】 望之之间关于要否准许人谷赎罪的争论。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西 羌反,汉派军征讨,为应对战后将要出现的粮食不足导致饥荒,京兆 尹张敞请求允许罪犯除“非盗受财杀人及犯法不得赦者”,都可以纳谷 赎罪。这一建议遭到了萧望之等大臣的反对。萧望之认为这样做不仅 使“富者得生,贫者独死”,将因贫富差别而破坏法律的统一适用,而 且将诱使一些人为有钱纳谷赎罪而不惜为盗为贼,对社会秩序构成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