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京六朝文学的基本精神及对文化南京建设的启示研究.pdfVIP

试论南京六朝文学的基本精神及对文化南京建设的启示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南京六朝文学的基本精神及对文化南京建设的启示 试论南京六朝文学的基本精神及对文化南京建设的启示 张天来 (东南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6) 【摘要】南京文学源远流长,六朝文学是南京文学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南京文学有深远 的影响,是构成南京文学和南京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六朝时期的南京文学是南京人性格 的表征,同时也塑造了南京人的性格。后世文人对南京六朝文物的追忆,汇聚成了一条若隐 若现的文脉,即“六朝烟水气”。这一文脉就是南京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南京性格的基本内 涵,它是我们构建南京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六朝文学;南京文学;南京文化;文脉 南京文学发端于楚汉之际,兴盛于六朝时期,拓展 六朝、朱明、民国是南京历史上3个重要时期,但从南京 于唐宋阶段,辉煌于明清两代,绵延于现代当今,真可谓 文学的基本精神来看,六朝文学的地位尤为重要。南京 源远流长。南京文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中国文 文学虽可追溯至楚汉之际。但那时的南京文学笼罩在楚 学史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六朝文学的兴盛 汉文学的背影之下,本土的文学创作若存若亡,可姑置 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走向自觉时代,诗仙李白的金陵系 勿论。因此理清六朝时期南京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影 列诗歌是盛唐之音中重要的音节,南唐李后主的词拓展 响,是解决本论题的出发点。 了词的境界,是文人词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明清时期 六朝时期的南京文学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以南京为 四大名著的创作或传播无一不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 中心的南朝民歌。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代学者郭茂 联系。清代的吴敬梓从安徽全椒移居南京,用十年工夫 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分为吴歌、西 创作了不朽著作《儒林外史》。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 曲两类,西曲出自于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不 南明历史,是以南京为场景的戏曲名著。近代“睁眼看 在本论题讨论之列。吴歌共326首,主要出于南京。《乐 世界”的文学家魏源,长期寓居南京,在南京龙蟠里留下 府诗集》卷四十小引《晋书·乐志》:“吴歌杂曲,并出江 了“小卷阿”宅第。1921年从哈佛毕业回国的吴宓受聘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于东南大学,于1922年1月创办“昌明周粹,融化新知”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成都建业,吴声歌曲起 的《学衡》杂志,直至今天,仍是文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 于此也。”(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640) 话题。 吴声歌曲中保留的作品大多数是缠绵悱恻的情歌, 回眸南京两千年文学史,作家群星璀璨,作品浩如 究其原因,《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说:“自 烟海。悠久的南京文学有没有自己的基本精神?如果 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愈远,繁 有,它的内涵是什么?这种基本精神对今日南京文化建 音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 设有无启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胡小石先生曾于 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原其所由,盖不能只雅 1950年在南京中奥文化协会讲演中曾说:“南京在文学乐以相变,大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昔 史上可谓诗国。”(胡小石.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晋平公说新声,而师旷知公室之将卑。李延年善为新声 位.见:胡小石文集.上海占籍出版社,1982.146)可见变曲,而闻者莫不感动。其后元帝自度曲,被声歌,而汉 文学在南京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如何理清南京文学 业遂衰。曹妙达等改易新声。而隋文不能救。呜呼,新声 的基本精神呢?一是看它的源头,二是看它的黄金时 之感人如此,是以为世所贵。”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眼光 代,三是看这一时代文学对后代的影响。胡小石先生在 批评新声艳曲,不足为怪,但吴声歌曲中言情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