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2 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番木瓜抗PRSV育种研究进展
黄建昌 肖艳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广州,510225)
摘要:综述了番木瓜抗PRSV性状遗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研究进展,并对
番木瓜抗PRSV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番木瓜;PRSV;抗病育种;展望
番木瓜(Caffea
papaya
virus,PRSV)作为番木瓜生产上
华南及西南地区广泛栽培。番木瓜环斑型花叶病毒病(papayaringspot
发病率一般都达到70%以上(肖火根,1997),近几年还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番木瓜生产。由于番
木瓜现有的栽培品种大多缺乏抗性基因,各地PRSV株系也很不相同,致使番木瓜抗PRSV育种研究困
难重重。但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取得相当的进展,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
1番木瓜抗PRSV遗传与杂交育种
1.1番木瓜的抗PRSV性状遗传
et
al,
et
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Gama
1991)o
Conover(1976)通过挖掘番木瓜抗病资源,认为番木瓜栽培品种中也存在抗病资源。在抗病性与
丰产优质品种的抗病性普遍较差。夏元熙(2004)调查,叶柄紫红色表现与抗病性有较密切的相关关
系,并认为紫叶柄的类型野性较强,对PRSV有较强的抗病性。
1.2番木瓜抗PRSV杂交育种
理论上单基因控制的PRSV抗性可以在种间杂交后代中表达,然而茎花番木瓜、托叶番木瓜和有
et et
al,1993),而难以利用。
毛山番木瓜与番木瓜(C.papaya)存在杂交不亲和(Lingal,1991;Fitch
随番木瓜实验胚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杂种胚胎的拯救与杂种植株的获得成为可能。Gama(1985)通
究表明番木瓜X茎花番木瓜和番木瓜X有毛山番木瓜的种间杂交后代在田问自然条件下表现出生长健
壮和良好的对PRSV抗性,通过人工接种后,番木瓜X茎花番木瓜的种间杂交后代仍表现对PRSV抗性,
Cmoschata的种间杂种中选出抗PRSV的类型,但品质差。
1997
o Zee(1985)用不同栽培品种的雌株与两性株杂交,结果表明对PRSV抗性表现数量性状特性,但
获得的F1和F2果实性状表现较差,对PRSV抗性改良取决于抗性的遗传特性及抗病基因的积累数量,
一些好的单株通过相互杂交对PRSV抗性可望得到提高。朱西儒等(1999)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两个较
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3
好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有所提高,杂种的田间表现比双亲发病较轻。黄建昌等(2004)也
通过多个组合种内杂交,获得抗病性较强的杂交后代,并通过单株连续多代选择获得3个耐病类型。由
于栽培品种对PRSV大多缺乏抗性,在抗病育种策略上,不仅要积极寻找抗病资源,还应结合番木瓜
栽培品种抗病性由多基因控制、对各地的株系有不同的抗病性的特点,依据群体遗传学原理,将对应
的多个不同抗病基因转化到同一品种中,产生仅在抗病基因座位上有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混合群体,实
现对PRSV的持久抗性。
射诱导方法成功获得抗病突变体,抗病表现为显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定,
得到能明显区别抗感病植株的RAPD标记。笔者通过人工选择获得抗病突变体(另发表),筛选到与
记辅助选择(MAS)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变异选择与引种
2.1自然变异选择
未能筛选出抗病变异类型。美国在上世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