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扬老师-古代文学4课件:第六讲:明清古文.pptVIP

陈志扬老师-古代文学4课件:第六讲:明清古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八股文的特征 4)大结。 阐述个人意见,口气又回归本人。 此外,①出题:在起股与中股处用散句提出论述的分题,让论述内容更加深入。②过接:在各股间的散句,起连接作用。 3、代圣立言。 题目话是哪位圣贤说的,作文者应“设身处地”替他把题目话加以阐发、分析。 4、八股文示例 。 二、八股文的特征 我未见好仁者--汤显祖 圣人慨成德者之难,因言弃德者之众焉。(破题) 夫好仁恶不仁非绝德也,特自弃者不用其力耳,圣人所以重有慨与。(承题) 想起意曰:君子之学,以为仁也;君子之成仁,以其能自力也。有仁焉而无力以成之,吾能无慨然于今乎?(起讲、小讲、原起) 于今观之,仁可好也,而好仁者我未见也;不仁可恶也,而恶不仁者我未见也。(入题、入手、提笔、领上、领题) 二、八股文的特征 好仁者之名,夫人乐得之,而吾以为未见者,以好非感发之好,乃无以尚之之好也;恶不仁之名,夫人乐得之,而吾以为未见者,以恶非愤激之恶,乃不使加身之恶也。(起二股) 惟其如是,是以难也,虽然未尝难也。有人焉奋然而起,深明乎仁不仁之分;惕然而思,实用乎好恶之力。(过接) 吾知有弗好,好则仁必从之,盖无以尚之之好,亦起于一念之好也,我未见好仁者,亦未尝见好焉而力不足者乎?有弗恶,恶则不仁必去之,盖不使加身之恶,亦起于一念之恶也,我未见恶不仁者,亦未尝见恶焉而力不足者乎?(中二股) 二、八股文的特征 盖天之生人不齐,人之受质非一,则力不足于用者,或有其人;而有志于仁者恒少,无志于仁者恒多,则吾之于斯人也,实未之见。(后二股) 夫力之足不足也,以用而见也,未有以用之,胡为而邃罪乎力?仁之成不成也,以力而决也,未有以力之,胡为而绝望于仁?(束二股) 然则吾之所见者,非天有所限,彼自限之而已矣,非仁远于人,人自远之而已矣。安得实用其力者,一起焉而副吾之望焉?(大结) 三、八股文的评价 1、历史意义。 ⑴研习八股文中受儒家伦理薰陶。(封建社会意识形态) ⑵写作理论和技巧为后人借鉴。(逻辑能力、语言锻炼) ⑶提供文精意赅的典范。(简短精炼) ⑷促进某些文学体式成熟和发展。(楹联、诗钟) 2、罪孽深重。 ⑴败坏读书种子。(局限于四书) ⑵缺乏实用价值。(重思想轻实业) ⑶形式主义严重。(形式凝固) ⑷命题了无新意。(题目有限) 是取士制度的失误,非八股文本身的缺陷。 * * * * 顾炎武像 一、清初古文 2、文人之文: 以侯方域(小说家之文),魏禧(纵横家之文),汪琬(儒者之文)为代表,接续唐宋古文传统,风格淳正,题材严肃。从文统层面肃清明纤佻文风。 3、小品文余波: 金圣叹《水浒传序》、廖燕《金圣叹先生传》等。 侯方域像 魏禧像 汪琬像 国朝三家文钞 二、清中叶古文 1、桐城派。 方苞、刘大櫆、姚鼐为“桐城三祖”。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楷模,讲求凝练雅洁,文从字顺。 (1)方苞首树“义法”大旗:“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也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二、清中叶古文 (2)刘大魁深化和具体化“义法”理论: 以“义理、书卷、经济”充实言之有物的内容;高度重视“神、气、音节”,突破言之有序的范围。 (3)姚鼐完善桐城派文论体系: 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相济;主张“阳刚”、“阴柔”相济;将文章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 二、清中叶古文 (4)姚门“四大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 桐城一派流行甚广,江西、广西、湖南皆有师承可考。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 咸丰十年,曾氏开始编撰《经史百家杂钞》,在《古文辞类纂》之外另立取径范型,在桐城三要素之外加上“经济”一项,这是为救桐城派侈谈义理的空疏之敝,使其增加应对现实、参与世务的功能。 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 王先谦仿姚书体例,续选清乾隆至咸丰间诸家各类文辞,以补姚书不足。收姚范以下至吴敏树39家,文455篇,编为34卷,定名《续古文辞类纂》,光绪八年(1882)成书,由王氏虚受堂刊行。此书分类一依姚书,所补以序跋、碑志、杂记、书说类之书及论辨类为多,奏议、诏令、辞赋及书说类之说则未补采。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 成书于光绪十五年(1889),共28卷,收文449篇。编实是承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精神,将姚书予以扩增,重点不在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