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四年级语文第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师版).docxVIP

小学 四年级语文第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师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讲 把握文章的中心答题技巧:从原文中直接提取,找寻重点的句子,议论抒情的句子。写人: 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写事: 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写景状物: 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学会从原文中寻找文章的主旨。学会从文章中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登 山 人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 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人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知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适可而止: 勇往直前:答案:适可而止:恰好可以,到适当的情况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往前走,比喻有充足的勇气。解析:对基础的考查。在文中用“”画出表示三个人对登山不同态度的成语。答案:知难而退 适可而止 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解析:基础能力的考查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答案: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解析:过渡句的理解4.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答案:C解析: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考察5.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用“√”在括号里表示) (1)说明登山的困难。( ) (2)赞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3)说明知难而退,能省力气。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 (4)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答案:(2)√ 解析:对文章主旨的考察与困难掰腕子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③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④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⑤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⑥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 1、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用概括的语言回答)(2)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案:(1)①骡子病,耽误了行期 ②天黑迷路 ③天冷 (2)医好骡子,拼命赶路,即使车掉进了雪窟窿也不停息,也不放弃,与困难战斗到底,终于走出困境  解析:考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2、从全文来看,第①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本段文字点明了父亲去换粮车队的背景,也为后文写父亲不放弃车和粮食,与困难战斗到底作了铺垫(意符即可)解析:对文章段落作用的考察3、结合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揣摩第④段画线句,说说究竟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