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
桂竹溪 (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150100)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066-02
【关键词】 小儿腹泻 治疗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我院对35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显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治疗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儿,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腹泻的患儿,并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男24例,女11例;年龄9天~11岁,其中0~1岁24例,1~2岁5例,2~3岁3例,gt;3岁3例;发病季节:1~3月份6例,4~6月份11例,7~9月份15例,10~12月份3例。住院1~14天,平均6.3天。诊断为急性小儿腹泻18例,合并脱水4例,合并呼吸道感染1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轻度营养缺铁性贫血1例。所有病人均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4~10次/d,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奶瓣及泡沫。其中12例病人伴发热,体温38℃,精神不振伴烦躁,皮肤弹性略差。
1.2治疗与结果
水样便腹泻患儿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应选用抗生素治疗。粘液、脓血便患者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感??常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婴幼儿选用氨基糖甙类及其它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抗生素时应慎重。本组35例患儿,入院后经综合治疗均治愈。
2 讨论
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中,死于小儿腹泻的高达300~400万,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小儿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每年6~10月份,多数6个月~2岁年龄的婴幼儿会面临“夏季腹泻”的肆意攻击。
有人说,“夏季腹泻”势凶猛于虎!超高发病率、起病急、强持久性、脱水、并发症、高死亡率,面对腹泻,要认真对待,以便防患于未然,并及时针对性治疗。夏季小儿腹泻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如果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稀释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其次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小儿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另外,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先天性氯化物性腹泻、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和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等都可引起腹泻。对牛奶蛋白过敏者,吃牛乳后48 h发生水样泻。②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③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次数及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还应认真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