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整理2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疾病整理2PPT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导学案例;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病变而引起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以急性最多见。 是中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 脑卒中(stroke):急性脑血管病,由于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 小时以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高发病率:我国年发病率 城市:219/10万 农村:185/10万 高死亡率:我国年死亡率 城市:116/10万 农村:142/10万 高致残率:约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 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动脉炎、发育异常、外伤。 2.血液成分改变:与血液黏滞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血脂、糖尿病、DIC等。 3.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致心脏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最常见。 4.其他:肿瘤、颈椎病压迫血管。;1.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2.一般危险因素: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黏度增高、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吸烟、肥胖、口服避孕药、高盐、高脂、酗酒等。 3.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等。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依靠循环血液提供氧和GS进行有 氧代谢,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 脑的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耐受性不同。 脑对脑血流量有自动调节作用,脑血流量与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 管阻力及颅内压成反比,病理情况下自动调节机制紊乱,可诱发盗 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出血或缺血加重。 脑血流量:正常50~75ml/100g脑组织,灰质65~ 75ml; 白质35~40ml 。 脑血流量降低:<20ml—神经细胞电活动衰竭 <15ml—神经细胞离子泵耗竭 <10ml—神经细胞不可逆死亡 动脉压降低1.3Kpa(10mmHg),脑血流量减少2-7%。 脑组织血供完全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颈A系统:颈总A、颈内、外A及分支。 供血眼和大脑半球前3/5—前循环 主要分支:眼A、后交通A、脉络膜前A、大脑前A、大脑中A等。 椎-基底A系统:椎A、基底A及分支。 供血小脑、脑干和大脑半球后2/5—后循环 主要分支:大脑后A、脊髓前、后A、小脑后下A、小脑前下A、小脑上A、延髓A、内听A、桥支等。;大脑前动脉;脑部动脉分支示意图;二、脑血管解剖结构: ;两侧大脑前动脉经前交通动脉互相连接 ;1.一级预防:发病前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宣传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常识。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2.二级预防: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对T1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以达到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3.三级预防:对已出现脑卒中的病人实施早期干预,积极进行治疗、康复训练。;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主要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 述; (一)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脱落是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1.微栓子学说 2.血流动力学障碍学说 3.脑血管痉挛学说 4.其它:如心功能障碍;1、年龄性别差异: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2、TIA临床特征 ▲突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刻板出现,反复发作。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3、TIA分类 (1)颈动脉系统TIA:大脑半球症状(一侧面和或肢体无力、麻木或偏瘫);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眼动脉缺血症状(一过性单眼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突发跌倒,但无意识丧失;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特征性的症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1.血液检查:可有血糖、血脂、血黏度异常 2.颈部超声波检查:可有双侧颈动脉狭窄 3.彩色经颅多普勒:可有颅内大动脉狭窄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等 5.头颅CT和MRI:多正常,少数见梗死灶。 6.脑脊液检查:多正常;(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因。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2.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3.活血化淤类中药:如丹参、川芎嗪。 (三)外科治疗:颈动脉狭窄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