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ppt

五 货币形式发展 1.实物货币阶段:米、布、贝壳、家畜等 2.贵金属货币阶段:金、银 3.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价值符号 4.信用货币阶段:现代货币(流通中的现实货币和银行存款) 5。电子货币阶段:信用卡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 和人文性 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 人文性:国度性和以人为本 二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 2、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3、人类知识结构的理论依据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9月。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 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击。 第一章 商品(W) 第一节 商品价值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概念: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两因素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是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特点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讨论: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 P20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P20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性)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概念: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自不同的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有永久性 特点 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 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社会属性 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结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 概念: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条件 社会分工:前提条件 (无偿分配) 产品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决定性条件(有偿交换)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由于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并拥有自己的生产结果故其生产具有私人的性质。 含义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因而其生产又具有社会的性质。 私人劳动(直接的)如何转化为社会劳动(间接的) 解决矛盾的条件 矛盾 实行商品交换 决定 决定 商品两因素 劳动二重性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质) (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结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四、商品拜物教 概念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物化以及人的力量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