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钓鱼岛主权与划界分离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doc
钓鱼岛主权与划界分离论
——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的内容及理论价值
邹晓翔[1]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70年代中许多研究过这个问题的学者都认为,钓鱼岛主权问题与东海海床划界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当主权问题获得解决之后,才能解决划界问题。争执各方及研究此问题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领土争执必须先于大陆架划界解决,因为在1958年的大陆礁层公约中,明文承认岛屿不论大小均得享有大陆礁层。”[2]国际法院更在北海大陆礁层案中宣示,大陆礁层公约的第一条至第三条已取得国际习惯法的地位,对缔约国与非缔约国均一体适用。这项发展更坚定了中日双方对领土问题的立场,因为整个礁层划界问题几乎端视钓鱼台谁属而定了。
进入七八十年代之交,世界海洋的法律秩序掀起了一大革命,特别是在国家领有的水域大幅扩张及岛屿的海床权利这两方面,如承认12海里领海、200海里经济区及岛屿制度等。在海域划界方面,国际法院在1982、1984及1985年分别下达三个判决,1977年英法仲裁法庭对双方大陆架划界问题作出了一个判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域划界问题规定了原则,许多国家签订了不少双边海域划界条约,各国学者论著也纷纷出版,新的国际共识开始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极小的岛屿不应享有大陆礁层。如果根据这种看法,钓鱼台在海域之外,既然不能拥有其他的海床权利,那么海床划界问题就可以从主权问题割离出来,分别解决。
台湾学者马英九先生,早在70年代初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即已萌生了以国际法研究钓鱼岛问题的想法,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时,其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就充分反映了这一志向。他在1986年出版了《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对国际法上海域划界的理论与实践及如何适用到钓鱼台列屿上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分析研究。
作者在该书“自序”中就全书的立意作了如下的简要说明:“这些年来,我对钓鱼台问题研究愈深,愈觉主权问题‘可以’并且也‘应该’与划界问题分离,因为钓鱼台列屿只是八个无人小岛,本身资源极少,中日双方真正有兴趣的还是周围大陆礁层中的石油。一旦主权争执可以从划界问题分离,则未来无论钓鱼台主权属于何方,该方皆不可据以主张分享周围的大陆礁层,如此双方争执的动机当可大为减弱,因此本书提出‘钓鱼台列屿不应享有大陆礁层及专属经济区’的看法。此一‘釜底抽薪’的主张,不仅实际,也符合联合国宪章所揭示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宗旨。”
上述马英九先生的观点可概括为“钓鱼岛主权与划界分离论”。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提出这一主张究竟有何意义?本文拟就此做一分析介绍。
一
马英九先生的这部国际法专著,其内容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钓鱼台列屿的自然环境与石油蕴藏”,向读者介绍钓鱼台列屿的地理历史情况。
首先,就与划界有关的总体地理而论,东海基本上是一个大陆面对海岛的态势,两者海岸的一般走向,由两条大体平行而向东凸出的弧线所构成。钓鱼台列屿以中海离岛的地位,独处中、日领土中间线上,未来不论主权谁属,表面上看来必然引起划界争执。
其次,在地形上,东海由平缓的大陆礁层、深邃的冲绳海槽及不连续的琉球群岛等三部分构成。钓鱼台列屿位于大陆礁层的外缘,向东即面临天然界限的冲绳海槽,在划界上的关键地位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第三,在地质上,钓鱼台列屿位于拦阻东海沉积物的“台湾——宍道折皱带”左近,东侧冲绳海槽的基岩呈现海、陆界限的中间特征。
第四,从我们对东海石油地质的有限了解来看,最具石油潜力的地区就是台湾东北方钓鱼台列屿附近,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一处海床。
因此,作者就此指出,地理、地形、地质与石油潜力四个因素,使钓鱼台列屿成为日本意欲分享东海礁层必争的一块踏脚石。第一章的用意是引导读者思考这么个问题:钓鱼台列屿只是八个无人小岛,本身资源贫乏,并且其中多数寸草不生。历史上,中、日、美三国对它们的利用也甚为有限。加上它们主权的争执及地理位置在划界上必然引起困扰:这样的岛屿在国际法上应该享有大陆礁层吗?
第二章“钓鱼台列屿在中日东海划界主张中的地位”,作者详尽分析了中国海峡两岸与日本三方的各自海域主张,曾引用的或可能曾引用的国际法原则以及海域探油的历史。中国海峡两岸观点一致,均坚定地主张对钓鱼台列屿享有主权,但在海床划界问题上却有意忽略这群小岛的存在(即不以其为划界的基点)。中国海峡双方在海床划界问题上均采取“陆地领土自然延伸原则”,这是因为从东海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冲绳海槽的存在)及海洋法发展趋势来看,采取“陆地领土自然延伸”原则较为有利。一旦采取这个原则,海床划界的基线可以全部定在中国大陆或台湾的海岸,而无须依赖钓鱼台列屿的前进位置。因为所谓“自然延伸”的法定限制(350海里)已远超过东海的最大宽度(280海里);利用中国大陆及台湾海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