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

第2节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 2.自制生态瓶的模拟实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逐步培养模拟实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自制生态瓶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境导入 分析生物圈2号 多媒体演示练习 多媒体展示图片:《寂静的春天》和蕾切尔·卡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在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笔下,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一千多年后,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作了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于1962年出版了被誉为“绿色圣经”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蕾切尔·卡逊“让事实说话。”“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宽恕我们对待生命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草率态度。” 始建于1987年,占地3英亩,耗资1亿5千万美元,历时三年完成 。除了阳光,建筑物内外无任何物质交流。 1990年12月5日,随着两扇封闭门的合拢,来自美、英、德、比的八位科学家进入了与世完全隔绝的一个封闭世界。内有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沼泽,海洋等,地球景观应有尽有,内部的植物有3800种,还有各种昆虫200多种。 当初,8位科学家踌躇满志进入“生物圈2”,一年多后全体人员黯然撤出,依依惜别…… 后记:一年多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生物圈2号”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加之由于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人瘦体弱,疾病缠身,于是决定提前撤出实验室。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的人类已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巨无霸封闭舱”,人类和地球共存,我们无路可退。 1.为什么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 2.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 3.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讨论1:为什么把实验基地称为“生物圈Ⅱ号”科学探究要求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基地以地球上完全开放的生物圈作为对照,那么,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圈设为生物圈Ⅰ号,以保证更加科学的开展研究,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讨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讨论:“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我们无法人工制造生物圈,我们和其它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依赖地球上的这个生物圈。我们必须保护这个唯一的家园。 实验的失败使投资者失去了耐心,他在追加一笔运行费后将这个温室送给哥伦比亚大学作科普和科研基地。今天,任何人只要凭票即可进入参观。但无论如何,这个实验体现了人类智慧和科学进取精神,也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明。 自制生态瓶让学生展示自制的生态瓶,各组学生展示自制的淡水生态瓶,介绍组成:水、新鲜的草、一条小鱼、几个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不放水草行吗?要保证瓶中有足够的氧,生态瓶应放在什么地方?美国亚利桑拿州绿色长城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Ⅱ号,分析“生物圈Ⅱ号” 教学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节课通过收集资料和自制生态瓶,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实践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团结协作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讨论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