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教学课件,包含常见疾病的诊治和讲解,适用于医院学校教学培训。
徒手心肺复苏术与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学会心肺复苏术,你可能会挽救更多的生命!定 义: 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和/或呼吸骤停时的一种急救方法,关键是脑复苏。 目 标: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学会心肺复苏术,你可能会挽救更多的生命!适应证呼吸骤停心脏骤停禁忌证周围环境不安全被抢救者已经出现不可逆死亡被抢救者有有效的“不进行心肺复苏”的生前预嘱。学会心肺复苏术,你可能会挽救更多的生命!CPR生存链学会心肺复苏术,你可能会挽救更多的生命!包括:基本要素 =三大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电击除颤 即: 胸外按压 形成人工循环,暂时性维持血流灌注; 电击除颤 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其恢复自主心搏; 人工呼吸 纠正严重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发生率 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发生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 在北美和欧洲,每年有60余万人发生猝死。 在日本,每年也有4万人的死亡“出人意料”。 在中国,每年大约 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数也逐年增多。 在台湾,每年有4400多人猝死,是世界之最(总人口2千万)。 所以:现场的紧急救护系统成为生死的关键。? 心脏猝死的发病特点 ◆多没有预兆 约 80%发生于院外; ◆发生时间短 约在1小时之内死亡。二、心脏呼吸骤停的病因 ◆ 呼吸骤停: 窒息、溺水、卒中、电击伤、气管异物、药物过量、心肌梗死、创伤、昏迷、低温等均可引起。 心脏骤停: 心脏病变:如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非心脏病变:如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电击、麻醉及手术意外、创伤等。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1、一般临床表现:1、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停搏后10-20秒内出现)、突然晕倒或抽搐,面色苍白继而转为紫绀。2、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搏动(立即出现)。3、心音消失(立即出现)。4、呼吸骤停或呼吸逐渐变慢继而停止(立即或60秒后停止)。5、双侧瞳孔散大(30-40秒后出现)。6、大小便失禁。2、心电图诊断:1、心室颤动波。2、心室静止,心电图呈一水平直线或仅有P波而无QRS波群。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现缓慢、低幅而宽的不典型心室波,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活动。心肺复苏流程无意识、呼吸,有脉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8-10次/分;2分钟后判断无意识、脉搏,有呼吸:心脏按压;2分钟后判断一、 判断意识和呼救1、判断有无意识(10秒)①双手拍肩膀。 ②左、右耳旁呼唤名字。2、放置体位身体必须整体转动,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头、颈、躯干呈直线,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解开衣物、领带等3、判断有无脉搏(10秒)触摸颈动脉搏动 ●食指与中指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在喉节),再旁开2~3cm的软组织深处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 判断有无脉搏(10秒) 触摸颈动脉搏动 但: 非医务人员不再强调●食指与中指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在喉节),再旁开2~3cm的软组织深处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呼救与急救,究竟该如何选择?先求救再急救: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phone first),后基础生命支持; 先急救再求救:8岁以下儿童、溺水、创伤、药物中毒、过敏、窒息等应先CPR 2分钟后再呼救(phone fast)。二、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术 2010年指南要求事项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2)按压姿势:伸直上肢、肩手正对,身体重力,垂直下压。(3)按压幅度:至少5 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压/通比例 = 30∶2。(5)按压周期:在 30次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移动。(6)按压间隔:压松相等,间隔比例为1∶1(7)按压连贯: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每2min 更换按压者。(8)按压平面:硬质平面(如硬木板or地面) 三、A (Airway)开放气道⑴、仰头抬颏法压前额→头后仰 + 托下颌→颈伸直 + 张口 = 通畅气道 ⑵、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四、B ( Breathing )人工呼吸① 口对口人工呼吸(第1、2循环) 捏闭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适力吹入 每次吹气时间 > 1s,避免强力快速吹大潮气量; 每次吹气量500~600 ml (6-7ml/kg),胸部起伏+呼气时有气流为原则和有效; 按压30次、吹气2次(30∶2) 气管插管通气(仅医务人员):呼吸频率 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尽量减少对按压的干扰D ( Defibrillation ) 除颤 用于目击有室颤发生而身边又没有除颤设备的紧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