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教学课件,包含常见疾病的诊治和讲解,适用于医院学校教学培训。
穿刺方法 肺动脉导管波形的变化 从穿刺点至不同部位的距离 右房 20-30cm 右室 30-40cm 肺动脉 40-50cm 肺动脉嵌入部位 45-55cm 置管标准位置 1、冲洗导管后,呈现典型肺动脉压力波形; 2、气囊充气后出现肺动脉嵌压波形,放气后出现肺动脉压力波形; 3、肺动脉嵌压≤肺动脉舒张压,如放开气囊PAWP波形不能立即转变PA波形,或气囊充气<0.6ml及出现PAWP波形,提示导管过深,如充气>1.2ml才出现PAWP波形,提示位置过浅,可适当调整。 ※S-G导管进入右侧肺动脉最佳。 置管后应进行X线胸像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 并发症 1、穿刺:空气栓塞,动脉损伤,局部血肿,神经损伤,膈神经麻痹,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气胸等。 2、送管:心律失常,导管打结,导管与心内结构打结,扩张套管打结,肺动脉痉挛等。 3、留管:气囊破裂导致异常波形,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心排血量发生心电过缓,心脏瓣膜损伤,导管折断,深静脉血栓,心内膜炎,导管移位,肺动脉穿孔,肺栓塞,全身性感染,导管与心脏嵌顿,收缩期杂音,血小板减少,动静脉瘘形成等。 严重并发症防治 1、心律失常:退管少许,如不消失再予利多卡因1-2mg/kg复律。 2、导管打结:X线下操作最有效,注意置管深度与相对应位置波形吻合,如超过预计10cm以上仍未见相应波形,退管重新置入,如已打结,放松气囊后轻轻退出。 3、肺动脉破裂:不能置管过深及过度充气,测PAWP时间尽量缩短。 4、气囊破裂:储存环境<25℃,接触动作轻柔,充气<1.5ml,间断缓慢充气。 5、肺栓塞:气囊充气持续时间<30s,气囊内不能注入液体,持续或间断肝素盐水冲洗。 6、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置管处皮肤每天消毒更换敷料,留管时间≤72小时。 测量部位 在周围动脉不同部位测压时,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差,测得的结果不但波形不同,而且压力数值也有显著不同,有资料表明股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高10mmHg~20 mmHg,而舒张压低15mmHg~20mmHg,足背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高约10mmHg,而舒张压低10mmHg。 同时比较了主动脉、肱动脉、桡动脉以及股动脉4个部位的动脉内血压,发现收缩压自主动脉、肱动脉至桡动脉逐渐升高,舒张压逐渐降低,而平均动脉压由于血压压力波的折返从主动脉至周围小动脉逐渐降低。 系统校零 采用传感器测压时,传感器的高度应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有研究表明,在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显著下降,而在低于右心房水平时显著升高,在数值上表现为传感器的位置每改变5cm,血压值就会改变3mmHg~4mmHg。因此当病人体位改变时应随时调整传感器的高度,避免由此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临床意义 1、提供准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 2、正常动脉压波形:收缩相和舒张相。 3、压力上升速率,是一个心肌收缩性的粗略指标,可连续测量。心功能正常者为1200mmHg/s左右。 4、异常动脉压波形: ①圆钝波:见于心肌收缩功能低下或容量不足。 ②不规则波:见于心律失常患者。 ③髙尖波:见于高血压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④低平波:严重低血压,见于休克和低心排综合征。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正常值: 5~10cmH2O 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适应症: 1、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 2、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 3、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性药液者 4、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 5、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者 6、需要血液管路的治疗,如血液净化、ECMO等 禁忌证: 一般禁忌症: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感染或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 方 法 首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其次为股静脉、腋静脉等 颈内静脉穿刺术 1、患者平卧,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取右侧穿刺)。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端位穿刺点(最常用:中间径路),也可在胸锁乳突肌-颈外静脉交点上缘进针,针尖指向骶尾,向前对准胸骨上切迹(后侧径路),或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动脉搏动的外侧缘平行进针(前侧径路)。 3、常规消毒,铺巾最大化,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用盛有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上穿刺针,左手示指定位,右手持针,在选定的穿刺点进针,针轴与额平面呈30°-45°,若取中间入路进针方向为同侧乳头或髂前上棘。 颈内静脉穿刺术 5、进针的深度与颈部长短和胖瘦有关,颈短者与小儿则较表浅,一般深度为2.5-3.0cm,以针尖不超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