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教学课件,包含常见疾病的诊治和讲解,适用于医院学校教学培训。
10.血浆阴离子间隙(AG) 10.血浆阴离子间隙(AG)是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和未定阳离子(UC)之差。 (1)正常值:国外报告其正常值为12±2mmol/L 计算公式为AG=UA-UC=Na+-CL--HCO3-。公式推导过程如下,正常情况下血浆中阴、阳离子保持电中性,即阴离子总量=阳离 机酸+无机酸)。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即Na+UC=Cl-+HCO3+UA。将方程移项后:Na+-Cl--HCO3-=UA-UC=AG. (2)血浆阴离子间隙(AG)临床意义: ① AG升高大多情况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性 、酮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和肾性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性 、酮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因OA-(有机酸)增加而使AG↑ 肾性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和无机酸(HPO42-、SO42-)均增加而使AG ↑。 临床中有明确的高AG代谢性酸中毒病史,排除药物与有机酸盐引起的AG升高,如AG20mmol/L,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 ②用于复合性酸碱失衡的鉴别诊断。有些复合性酸碱失衡应用AG在诊断上有独特的意义。如:高AG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而且二者程度相当,不仅pH相互抵消,而且HCO3-的改变也互相抵消,血气分析结果可完全正常,此时AG是诊断复合性酸碱失衡的唯一线索。 11.二氧化碳总量(TCO2) 11.二氧化碳总量(TCO2) 在公式Ph=PK+log﹝ HCO3-/(a·PaCO20 ﹞中,分子、分母中所有CO2总数。 (1)正常值:28~35mmol/L。 (2)临床意义: HCO3- ↑→TCO2↑,PaCO2↑→TCO2↑,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偿,TCO2增高。 HCO3-↓→TCO2↓,PaCO2↓→TCO2↓, 代谢性酸中毒,TCO2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TCO2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代偿,TCO2明显降低。 六、肾功能监测 (一)、尿量检测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① 血尿素氮 ②血肌酐 ③内生肌酐清除率 (三)、肾小管功能检测 ①肾浓缩-稀释试验 ②尿∕血渗透压比值 ③酚红排泄率 (一)尿量 尿量变化是肾功能改变的最直接的指标,在临床上通常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 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多为肾血流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 当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表示有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为尿闭,是肾衰竭的基础诊断依据。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1、血尿素氮 2、血肌酐 3、内生肌酐清除率 1、血尿素氮 尿素氮(BUN)是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过滤,而随尿排出。当肾实质有损害时,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致使血流中浓度增高。因此,测定血中BUN的含量,可以判断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正常值 2.9~6.4mmol/L(8~20mg/dl). (2)血尿素氮临床意义 血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常见于: ①肾脏本身的疾病:如慢性肾炎、肾血管硬化症等。肾脏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 当BUN高于正常时,肾脏的有效肾单位往往已有60%~70%的损害。 BUN测定不是一项敏感方法。 但对尿毒症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对比,故对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动态监测尿素氮浓度极为重要,进行性升高是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血尿素氮临床意义 ②肾前或肾后因素引起的尿量显著减少或无尿时,如脱水、循环衰竭、尿路结石或前列腺大引起的尿路阻塞。 ③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疾病,如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二、呼吸容量监测 1、潮气量(VT): 是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值:8-12ml ∕Kg,平均10ml ∕Kg。 2、分钟通气量(MV或VE): 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 VE = VT × RR。正常值:6-8L ∕min VE ? 10-12L ∕min 提示通气过度 VE ﹤ 3-4L ∕min 提示通气不足 3、生理无效腔(VD): 是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的容积之和 4、肺泡通气VA: VA=( VT -VD) ×RR 正常值4.2L ∕min她反应真正的气体交换量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可观察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自主呼吸是否恢复、机械通气时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及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意义 1、判断通气功能: PETCO2的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