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牙隐裂综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牙隐裂综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陈明艳
(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第二卫生院口腔科 重庆 404300)
【摘要】目的 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综合治疗的牙隐裂患者80例(80颗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调颌、带环固定、根管治疗以及填充和全冠修复等,分析患者的体征和自我感觉。结果 80例患者牙隐裂80颗,成功73颗,成功率为91.25%,失败7颗,失败率为8.75%,多因选择治疗时机不恰当而失败。结论 牙隐裂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是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助于牙体组织的保存。
【关键词】牙隐裂 带环固定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73-01
牙隐裂又被称为牙微裂或不全牙裂,属于非龋性疾病,是导致牙痛的常见原因[1],牙隐裂早期多无明显表现,不易诊断。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可导致根尖周牙和髓病,严重者引起牙齿完全折裂。有报道显示,龋病、牙周病和牙隐裂是发展中国家牙齿缺失的三大原因[2],因此,对牙隐裂患者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进行综合治疗的80例(80颗牙)牙隐裂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综合治疗的牙隐裂患者80例(80颗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牙均无牙周袋、无龋坏、无明显松动、无充填史,男49例,女31例,年龄31~71岁,上颌前磨牙5颗,上颌第一磨牙34颗,上颌第二磨牙15颗,下颌第一磨牙19 颗,下颌第二磨牙7颗。其中39颗上颌牙患牙和12颗下颌牙的牙颌面存在不均匀磨耗约为Ⅰ~Ⅲ度。
1.2 治疗方法 按照体征、患者自觉症状、隐裂纹的深浅以及牙折裂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对于牙隐裂范围较小、深度没有到达牙髓组织且较浅,仅有牙本质过敏表现者,则通过调颌降低颌力,同时在裂隙处进行备洞,再进行充填修复,修复材料为光固化复合树脂,经随访如果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则暂行冠修复进行观察,待症状消失后,则采用直接冠修复或根管治疗进行???疗;②对于已经存在根尖周病变或牙髓炎症状,牙隐裂较深,有咬颌痛、冷热刺激痛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成品带环粘结进行加固,尽早进行调颌,在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治疗。
1.3 评价标准[3] 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没有松动表现,咀嚼功能无异常,X线片检查表明牙周以及根尖周不存在病变为成功;患者在全身情况不良或劳累后时有不适,咀嚼功能基本无异常,X线片检查表明根尖周不存在明显病变为改善;患者仍存在自发痛、冷热刺激痛或咬颌痛,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患牙根尖存在窦道或有叩痛,X线片检查表明牙周或根尖周仍有病变存在为失败。
2 结果
80例患者80颗患牙均随访1~2年,经综合治疗后,80颗患牙成功73颗,成功率为91.25%,失败7颗,失败率为8.75%。其中2颗患牙没有遵医嘱复诊,最后牙冠脱落、症状明显时就诊,检查发现牙根完全纵裂而拔除患牙;2颗患牙在治疗中仍有咬颌痛,经患者要求后拔除;根管治疗不完善患牙2颗,冠修复治疗后1年后出现根尖周炎,表现为咀嚼痛,经患者要求后拔除患牙;1颗患牙由于存在侧向颌干扰出现崩瓷。
3 讨论
3.1 牙隐裂病因及诊断 牙隐裂是指存在于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常可延伸到牙本质的细小裂纹,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其常见病因有:①窝沟内的牙釉质在发育上存在缺陷,结构较薄,抗裂强度弱,当咬颌力较大时,牙釉质裂开出现隐裂;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中年以后人群,由于多年咀嚼,牙齿咬颌面严重磨耗,牙齿窝沟变平消失,导致边缘嵴锐利化,出现高耸牙尖,咬颌时力量分布不均匀,由于咬颌撞击而出现隐裂,咬颌力量越大,牙隐裂发生率越高。本研究中,44颗患牙咬颌面存在磨耗,占总患牙的63.75%;③窝预备不良、口腔温度多变和修复材料选择不合适等医源性因素或物理隐私也可导致牙隐裂的产生。对于牙隐裂,早期进行诊断对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咬撬法、透照法、碘染法和投照法。多少牙隐裂与牙沟存在重叠现象,难于发现,本研究中16颗患牙(占20%)在首次进行诊断时没有发现明显的牙隐裂,仅进行调颌治疗。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牙隐裂进行诊断时要注意结合病史和相关诊断性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3.2 牙隐裂治疗 牙隐裂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治疗[4],治疗方法因牙隐裂的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