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2 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基因组分析与小麦抗病育种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 南京 210095)
摘 要 本丈系统总结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20年来应用基因组分析方法进行小麦抗白粉病和
赤霉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首次发现簇毛麦的白粉病杭性并将之导入裁培小麦,培育出一批异附加、
代换、易位、缺夫系等种质,其中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礴有杭白粉病新基因Pm21),已成为目前杭白粉病
育种中的最有效抗源;将大抽草、鹅观草、纤毛鹅现草杭赤霉病基因导入栽培小麦,培育出一批异附加、代换、易位
系;染色体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非整倍体分析以及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为异源染色体系的准确鉴定和这晾提供
了有力的技术支待;利用MAS结合常规育种培育出一批杭白粉病基因策合品系,所涉及杭白粉病基因为Pmt.
P.闷氏巧石、氏口to
关扭词 基因组分析;小麦;杭病育种:白粉病;赤霉病
本报告所介绍的是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20年来在小麦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育种
中应用基因组分析的一些进展。
白粉病和赤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两大病害。白粉病原先只局限在少数麦区流行,然而
随着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它已在许多麦区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造成很大威胁。而赤霉病则在长
江以南的麦区早已流行,而且比较频繁与严重,不仅经常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病粒中所含毒素对
人、畜均有危害。近年来,赤霉病不仅在我国已出现了向北方麦区蔓延的趋势,而且在北美和欧洲
也日益猖撅,因而受到高度重视。
值得指出,小麦的这两个病害无论在病原物的致病性,还是寄主的抗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反
差。小麦的白粉病菌属专化寄生真菌,而赤霉病菌则属兼性寄生(或甚近乎腐生)真菌。小麦对前
者的抗性一般呈质量性状遗传,而对后者的抗性则主要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
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所用抗性基因主要来自小麦属内不同的物种和近缘属山羊草与黑麦。
然而,由于病原物优势小种变迁而引起的抗性丧失,常使现有抗源在病害控制中失效。至龄小麦抗
赤辱病育种中的抗源,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利用的只限于普通小麦种内的个别品种,而且抗性也
只属中等水平。抗源狭窄的问题早已显得十分突出。为了拓宽抗性的遗传基础,我们从20世纪70
年代后期就开始了从小麦的某些野生亲缘物种中开发、利用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新抗源的研究工
作。
在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syn.Dasypynunvillosa)中发现白粉病抗性纯属
偶然,因为这个和小麦有着亲缘关系的野生二倍体物种最初是作为赤霉病候选抗源引进的,然而人
工接种鉴定的结果表明,它不仅不抗而且严重感染赤霉病。在失望之余我们却发现从英国剑桥引
进的簇毛麦在严重发病的温室中从不表现白粉病症状,随后的人工接种鉴定也进一步证明其高抗
白粉病。为了从亲缘物种中发现赤霉病新抗源,先后对8个亲缘属的20余个物种进行过人工接种
鉴定。结果除肯定CIMMYT学者报道的四倍体大赖草(Leymus- ussyn.Elymusgiganteus)具有
赤霉病抗性外,又发现六倍体鹅观草(Roegneriakamojisyn.Elymustsukushiense)和四倍体纤毛鹅观
草(RoegneriaciliarissynElymusciliate)对赤称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中的著名抗源品种— 苏
麦3号(选自FUND台湾小麦杂交组合)。
刘大钧:南充市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月及对策
在发现了这些新抗源后,我们随即启动了通过下列程序将上述外源抗性转移给小麦的研究计
划。
小麦x亲缘物种
杏
F,或双倍体 x 小麦
今
BC,
告
BC}
杏O
BC}F,
告
稳定的抗病异染色体系x农艺亲本
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混沌PID参数寻优的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研讨.pdf
- 基因脉冲导入仪研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研究.pdf
- 基因免疫制备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研究.pdf
- 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鸭α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对DVH弱毒苗免疫鸭的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研讨.pdf
- 基因枪轰击和不同剂量肌注PRRSV ORF5基因疫苗在仔猪组织和血液中的分布研究.pdf
- 基因枪轰击和肌肉注射不同剂量PRRSV ORF5基因疫苗诱导仔猪细胞免疫的比较研讨.pdf
- 基因枪轰击鸭IFNα因疫苗对鸭瘟弱毒疫苗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研究.pdf
- 基因枪介导转化芦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研讨.pdf
- 基于稀疏分解的宽带信号DOA估计研究.pdf
- 基因枪免疫小鹅瘟VP3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动态表达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