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欧阳修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师范、吮 报 (}I会科!、版) 1981年筇 3期 论欧阳修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沙裕忠 章宗友 欧 修是宋代散文大家,又是宋中叶诗文复古运动的具体领导者。他不仅总结了唐古文 运动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而且又提出了许多卓越见解,建立 了比较完整的文学批评理论体 系,对后代文学批评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番总结 研究,这对于我们探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积极的借举意义。 道 胜 文 至 欧 修 答吴充秀才= fI_1说: “圣人之文 虽不 可 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 自至 也。” “道胜义至”是欧Ij}1修文学批评理论最主要、也是最 本的观点。 “道胜文至”虽然由韩愈 “文道表面”、 “文以载道”之说的启发而生,并且韩、欧都 主张 “文”、 “道”并重,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文的标准,但表现的实质不一样。韩愈所重的 “道”是他所谓 “尧舜禹汤义武周公孔孟之 旨,也就是以封建等级制为核心,以封建伦理 为信条的道。他主张学文 I【IJ为求道,作文亦为口J】道,并认为 “文”、 “道”虽为一体,却有 内外之分,存内者谓之道,发之于外则为文。故日: “夫所谓义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 慎其实” (韩愈 答尉迟生 污)))。话虽不错,然却使人往往误会:文道既相表里,那么, 只要有道就会有文,不必再去学文,更不必做到刻苦能文丁。虽然韩愈自己也说: “愈之志 在古道,义甚好其言辞。” ( 答陈生= )说fJ{】他不是不要艺术形式,何况他的文章特别 讲究炼字琢句,词藻的选择都是很精心的。但由于韩愈太强调 “志道”和 “明道”,而且这 被无尚推崇的道又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 “道”,是儒家思想很浓厚的 “道”,难怪有 些人说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是一一个 “卫道”运动丁。 欧 修重 “道”,虽也谈 “尧舜”, “孔子”,而其实质是面向现实的 “现道”,他说: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 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 与张秀才第二书 )。知古明道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亲自 去实践,并将 自己的实践、行动的心得与收获写到文章里,让后代人考见真实。他要求文章 能 “中于时病,而不为 言” ( 与黄校书论文章 ),反对 “弃百事不关于心” ( 答 吴充秀才= ),做到文章为现实政治服务。而且他的文所涉入的 “道”不都是为封建统治 者说话的,特别是在早期,他对 j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比较清醒的认 识,接触到土地兼并和力役苛重等某些本质问题;他又提出了 “务农节用”的农本思想,要 求去除积弊,实行 “宽简”的封建政治,以稳定地主阶级的专政。在他要求改革弊政的同一 时期,和这种政治上的斗争相联系、相呼应,又着手进行 了文风的革新,以致他的不少文、 诗、词抒情婉曼、下笔轻灵、人问性极重,也经常揭露民间疾苦。由此可见,韩愈用古道来 · 43 · 衡量现实,而欧…修川现实的东西来说明古道;帏愈l 道论点J订 义学 I,倾向f复古主 义;欧阳修论点用扯文学上,则倾向于现实主义。 这些方而,他超过丫韩愈,自成一格。 欧阳修在 “道胜文至的理论蛙础上,进一步提 出r “事信言文”的理论,这是他超越 前人的新见解。欧阳修所说的:书‘‘ ,实际上就是他反对 “弃百事不关于心_时所论及的事, 也就是捐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这是欧阳修所iVj“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文章好不好, 值不值得传于后世,取决于文章的啦实是否可信,以及信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同时也取决于 文章的语言形式如何。就文章要符合现实生活巾的事实这一点来说,欧…修的见解也是胜过 韩愈的。欧认为不仅是一般人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即使是他极度崇尚的 诗 、 易 、 春秋 也因 “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而 “苟卿、孟轲之徒,亦善为 言,然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2-”。 (代人上王枢密 求先集序 ) “这种新见解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极大。一方面直接领导了议论派的 理文学, 一 方面间接领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