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中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汶川羌区灾后重建及其影响的人类学分析研究.pdf

跨越式发展中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汶川羌区灾后重建及其影响的人类学分析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ournaloFOriginalEcologicalNationalCulturc 跨越式发展中的山地 民族社会文化变迁 — — 汶川羌区灾后重建及其影响的人类学分析 蒋楠楠 (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摘 要:“5·12”大地震给汶川羌区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重大创伤,而震后重建则给汶川羌区 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灾后重建带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使汶川羌区社会经济发展发 生 了质的变化 ,而且 引发 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变迁。羌族民众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民族文化保护 及传承机制,实质上是对羌 区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变迁 的一种积极 的调适和融合发展 的 过程 。 关键词:山地民族 ;社会文化变迁;汶川羌族社区;灾后重建 中图分类号:C95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4)02—0084—04 山 地 汶川县山地特征突出,因典型的高山峡谷地 保持原生态的发展态势,世世代代保持着 “靠 山吃 民 族 貌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世居其间的羌族 山、垒石为室”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以及与之相适 与 是一个 “名副其实的山地民族”…。历史上,由于 应的文化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特征。 文 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这里的羌族社区与外界联 “5 ·12”大地震这一突发灾难打破 了汶川羌 化 系较少,社会文化长期保持了 “原生态”的发展态 区社会文化平和、渐进、缓慢的发展模式。据统 势。但 “5·l2”大地震及灾后重建带来跨越式发 计,地震中羌民遇难有 3万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 展打断了这一发展态势,促使羌区社会文化发生 高达643亿元,大批的羌族文化遗迹、古建筑等均 了巨大变迁,羌族民众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调适,以 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给汶川的社会、经济、文 适应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 化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重创。政府按照 “一省帮 一 、 灾后重建推动下的跨越式发展 扶一个重灾县”的原则,采用 “举 国之力,对 口援 汶川因汶水 而得名,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 建”的模式,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大救助,如此灾 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境 内,高大宏浑的山地特征极 后重建给汶川羌区带来 了跨越式发展 。 为突出。岷山山脉、龙门山脉东南部、I崃山脉横 经过 3年重建,汶Jll县地方总产值年均增长 亘交汇于此,导致地形地貌极其复杂险峻,山峦叠 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7%,农民 嶂、地势陡峭、河谷纵横 ,海拔落差大,构成了汶川 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23.7%。最重要的是,汶川 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交通极其不便,使该地区成 羌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已经实现了 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历史上,羌族人 民 村村通路。交通的改善,不仅方便 了群众出行,同 长期活动其间而形成典型民族聚落。汶川县有 时也带动了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的全面发 “西羌门户”之称,羌族人 口占全县人 口31.5%。 展。基础设施 的完善提高了汶川羌区旅游的可操 由于不易受外界的影响,羌族社会文化发展长期 作性,使汶川羌区由旅游途经地变为旅游 目的地, 收稿 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2013年基地规划建设项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