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言意“断堑”从隐喻视域论“象外之境”的内在逻辑谱系研讨.pdf

跨越言意“断堑”从隐喻视域论“象外之境”的内在逻辑谱系研讨.pdf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导小组成员 梁永安副教授 杨乃乔教授 严锋副教授 戴从容副教授 l瞅掣辫Y1967957 目 录 中文摘要…………………………………………………………………………………………。l 英文摘要……………………………………………………………………………………………2 绪 论…………………………………………………………………………………………………………………………4 第一节选题缘由及其定位…………………………………………………………………4 第二节大陆现代汉语语境下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5 第三节本文的主要问题和思路……………………………………………………………7 第一章缘起:隐喻视野带入与问题的相关界定……………………………………………….8 第一节中西传统隐喻观简说与隐喻的存在论视域………………………………………一8 第二节“象外之境”的提出与相关范畴梳理……………………………………………12 第三节问题的出场:“象外之境”的释义迷混…………………………………………18 ,J、结……………………………………………………………………………………………………………………….19 第二章追踪:隐喻背后之言意结构的建立与破碎…………………………………………一2l 第一节引子语默困境:一个存在论的难题……………………………………………21 第二节“诗一言一志”,一个即生即解的“结构”………………………………………。22 第三节庄子与德里达的策略:建立以消(拆)解……………………………………..25 第四节伏笔封闭结构的转换:从同一到追寻…………………………………………29 /J、结…………………..…………………………………………………………………………………………………。30 第三章复显:“象外之境”生成的逻辑谱系追问……………………………………………3l 第一节“象”的内在张力对言意“断堑”的弥补……………………………………。32 第二节从“象”到“象外之境”的生成推力…………………………………………。35 第三节美与真:“象外之境”的双重指向………………………………………………39 ,J、结……………………………………………………………………………………………………………………….42 结语:诗·语言·思……………………………………………………………………………42 宅E释………………………………………………………………………………………………………………………………z珥 参考文献…………………………………………………………………………………………..49 后记………………………………………………………………………………………………53 中文摘要 “象外之境”概念在中国古典诗学传统里具有贯通性的意义,而“象与“境” 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诗学范畴,二者这种辩证关系的确切表达出现在中唐时期,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有着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脉络,在传统诗学内部对之进行 的阐释很大程度上有简化和迷混的倾向。与此同时,国内在隐喻研究领域虽然取 得一定成果,但更多停留在对西方理论的译介接受和语言学内部进行。笔者认为 可以将这两个向度上展开的学术研究统摄到存在论隐喻的视域内,从语言论和存 在论的层面上,以西方相关理论和学术思想为透镜,追溯“象外之境”范畴产生 的言意观基础与由此产生的推力,进而在学理上建立起从“象到“象外’’再到 “象外之境’’内在生成关系。 尽管“隐喻”概念发源于西方,但中国传统诗学与之相通的概念和思想也很 丰富,通过对中西隐喻观的简要梳理可以建立起参照系,进而确立本文所依凭的 存在论隐喻视域,即将隐喻认同为对语言和人之“缘在”的直接关涉。 那么,从这一视角去考察作为隐喻性范畴的“象外之境’’就需要深入到语言 的内部。借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学术眼光,引入西方解构哲学的策略加以参照, 可以将中国言意观内在的嵌套式立体结构复显出来,而对于这个结构中言意“断 堑”的跨越和弥补成为隐喻生成的逻辑起点和原发动力。 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揭示出“象”到“象外’’再到“象外之境”的生 成推力:“象’’作为中国古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