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健康认知与治疗模式——以昭觉县竹核坝为例研究.pdf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健康认知与治疗模式——以昭觉县竹核坝为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健康 认知与治疗模式 以昭觉县竹核坝为例 周如南 [摘要]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竹核坝内数个村庄彝族人的疾病认知与治疗模式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认为彝族人 的传统疾病认知嵌合在当地 自然和社会结构之中,形成基于地方性知识和思维模式的分类体系和治疗实践:疾 病是生活中的 “失序”(disorder),而治疗是嵌合在整体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应对行为,通过对 日常生活中 “反常” 的 “他者”(鬼)的驱除,来实现从个体到社区秩序的恢复。即使在现代性冲击而出现社会变迁的今天,彝族人 围绕疾病形成的文化应对机制仍然通过毕摩仪式、家支制度、神灵观念、道德经济的整合而发挥重要作用,显示 出与现代性裹挟下强势的国家主义和科学主义话语思维不同的疾病治疗和临床关怀路径。 [关键词]凉山彝族;疾病认知;治疗模式;毕摩信仰 中图分类号:C95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3926(2014)02 2__06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 目“民族地区的疾病传播研究:以凉山彝区艾滋病传播于防控为例”(1209121)阶 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周如南 (1984一),男,黑龙江伊春人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员,博 士 ,研究方向:医务人类学。广东 广州 510275 面对包括全球化风险带给凉山地区的艾滋病 一 、 田野点介绍 在内的疾病痛楚,彝族地方社会事实上有着一套 竹核坝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昭觉县 随着 自身历史演变轨迹而传承下来的社会文化模 的一个小平原,从地理空间上看,这里是大凉山的 式进行应对。这种文化模式与当地的自然生态、 腹地。大小凉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北 地理环境、物质资源紧密联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 段,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其东、西、南 出现新疾病 问题时,彝族人仍会首先选择通过 自 三面被金沙江环绕,北以大渡河为界,形成相对封 身的文化逻辑进行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虽然社会 闭的地理单元。境内河jiI密布、群峰耸峙,峡谷壁 变迁对彝族文化系统带来一定冲击,但这套文化 立,平均海拔 2000米 一2500米,面积 7万多平方 系统的应对机制仍然在通过对毕摩仪式、家支制 公里,自古既是凉山彝族割地称雄的场所,又因扼 度、神灵观念、道德经济的整合发挥重要作用,显 制安宁河谷而成为内地连接云南和西藏的交通要 示出与现代性裹挟下强势的国家主义和科学主义 道。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西南距州府西昌100 话语思维不同的疾病治疗和临终关怀路径。 公里。1978年西凉合并(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 自 2009年至2011年,笔者在四川省凉山地区昭 治州)之前,昭觉是凉山州府所在。目前它仍是连 觉县的竹核坝对当地彝人的传统疾病认知和治疗 接凉山东部9县,并且通过宜宾去往省府成都的 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发现彝族人围绕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