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增高胃癌2例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胎蛋白增高胃癌2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甲胎蛋白增高胃癌2例报告 王海军 于晓明 李秀娟 李建辉(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06700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65-02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胃癌 病例1,女性,60岁,主因两季肋部及上腹部不适3个月于2007年7月28日入院。否认慢性肝炎病史。胃镜检查:幽门管见一约2times;2.5cm不规则溃疡,底平,被覆厚污秽苔,伴凝血块附着,周边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诊断“幽门管溃疡”。活检病理为“(幽门管)中-低分化腺癌”。肝脏CT示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影,腹腔内可见液性密度影,增强扫描见动脉期肿瘤周边环形强化,呈“牛眼征”,诊断为肝内多发转移癌、腹水。肝功能示:ALT34U/L,AST82U/L,ALP414U/L,GGT366U/L,TP69g/L,ALB31g/L,TBIL、DBIL正常,乙肝五项均为阴性,抗HCV阴性,AFP>1210ng/ml(复查两次结果相同)。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静脉应用5氟尿嘧啶两次,住院3个月后死亡。 病例2,男性,67岁,主因进食困难半年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否认慢性肝炎病史。胃镜:胃底近贲门 处可见一隆起型新生物,有溃疡及坏死组织形成,胃窦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呈颗粒感;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未见异常。诊断:①胃底贲门部溃疡,不除外癌变,②萎缩性胃炎。3月24日活检病理回报:(胃底贲门粘膜)腺癌。腹部超声: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化验检查:乙肝五项:抗-HBS(+)、余各项为阴性,抗-HCV(-);AFP966.6ng/ml(0~7.02ng/ml);CEA 4.83ng/ml(0~3.4ng/ml);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2008年4月1日于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贲门溃疡型腺癌Ⅱ级。肿物大小8.4times;6times;1cm,累及食管下段,侵透肌层达纤维膜及浆膜,上下残端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14)。术后给予喃氟啶口服,未给予静脉辅助化疗。术后两周复查AFP 26.8ng/ml。2008年7月10日复查腹部彩超及CT示肝内多发转移癌。 讨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临床上为原发性肝癌及卵黄囊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产生甲胎蛋白的胃癌(alpha fetoprotein 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病例少见,最先由Bourrielle等[1]于1970年报道,近年来国内间断有报道,国内报道发病率为2.08%-2.4%[2]。肝转移是AFPGC的显著特征。 据报道,AFPGC的肝转移发生率为72.7%,其中胃癌切除术前已有肝转移和术后发生肝转移者分别为31.8%和40.9%,术后肝转移常发生在术后2-11个月[3]。本报道例1诊断时即发现广泛肝转移;例2手术后4个月发现广泛肝转移。该病预后差,Adachi等[4]分析270例AFPGC,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为22%,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本报道例1诊断后3个月死亡。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可以提高到42%和49个月。 胃癌产生AFP原因目前尚存在争议。Ishikura等[5]认为因为胃和肝脏均是由胚胎原始的前肠部分衍化而来,由于分化过程中出现紊乱,最终导致一些胃癌的肝样分化,因而有产生AFP的倾向。Ooi等[4]却认为产生AFP的胃癌细胞并非总是起源于前肠的肝样分化,这些胃癌也许应归类于伴胃肠道特异AFP的髓样肿瘤,胃癌中的AFP是由发育不良的肿瘤细胞所分泌的。胃癌产生AFP原因虽然有争议,但胃癌术后AFP明显降低及胃癌组织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有力证明了是胃癌本身产生了AFP。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AFP明显升高,而肝脏未发现占位病变或肝内占位为转移性病灶时,应想到AFPGC可能并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协助诊断,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机。 参 考 文 献 [1]Takano S,Honda I,Watanabe S,et al.PIV KA2 II2 producing advanced gastric cancer.Int J Clin Oncol,2004,9(4):330-333. [2]方晓明,姜朝晖等.胃肝样腺癌3例及10余年国内文献分析.中国肿瘤杂志.2002.12(4):303-305. [3]Chang YC,Nagasue H,Kohno H,et 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 and long_term results of alpha_fetoprotein_ producing gastric cancer Am J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