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的书画篆刻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天衡的书画篆刻艺术   如果要在当今艺术界找一位书、画、印三者结合极好,又极具时代感的艺术家,我以为韩天衡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这不仅是我的看法,八年前,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就说过这样的话:韩天衡是一位继赵子昂、吴昌硕、齐白石之后脱颖而出的,取得了全方位艺术成就的人才,而要把他的书、画、印准确地排定出―个名次来,是十分困难的。   韩天衡先生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印坛,书、画、印同时发展,他对传统深研博览,取精用弘,对现代广泛求师,曾先后师从方介堪、马公愚、陆维钊、方去疾、谢稚柳等书画大家。他自身具备极佳的艺术素质,记忆强,悟性高,眼力准,心手稳,加上勤奋刻苦,外在条件通过主观内在的发掘、吸收、转化,终于使他在艺术上不断迈出新步子,创作出大量继古开新、令人瞩目的艺术佳作。   读韩天衡先生的书、画、印,宜先从技法层面着手。他善于在一件作品中制造矛盾,再让矛盾对立的因素得到妥贴、恰当的安排。变幻多样的书法艺术首先来考察他的书法。看先生的书法作品,夺人先声的是雄强的气势。2004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韩门师生作品展上,先生展出10件书画印精品,其中一件“自胜者雄”行书条幅就具有这种迫人的气势,给人强烈印象。气势大的作品,往往在视觉感受上要挤压周围的作品,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气势强的作品,更要细审气势弱的作品。同展上有篆书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婀娜委婉,如对花月;有隶书联“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清丽俊朗,如闻弦索。先生书法风格多样,总能以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表现雄强的气势,他善用重墨加铿锵有力的节奏,他把“者”字略微收小,“胜”、“雄”两字就更加突出,这一轻一重的节奏,使作品达到了进行曲般的雄壮效果。   但仅有重墨与铿锵节奏,并不足以构成他书法的特质。先生更擅长于运笔与结体,他对用笔的最终要求是通过“圆”来达到“健”,所谓“积健为雄”,这是他对中锋用笔这一传统书法本源的深刻阐述。传统书论中的“折钗股”与“屋漏痕”,他的用心最多,体会最深,理解也最透。   先生用笔的“圆”,不能仅仅简单理解为圆转、圆满。书法笔笔皆圆,那是俗格。他的“圆”,是骨子里的圆,用圆来驱除用笔的生硬、尖锐,他用逆锋涩笔、顿挫来体现圆健,给人以在平面上表现了浮雕般的立体感,来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妙境界。   支撑韩先生书法风格的另一个立柱是结体的奇正相生。他把传统草书中八面出峰的意象吸纳到他的各种书体中来,巧用竖笔与卧笔的交相辉映,产生了奇险与平正共溶一体的、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艺术效果。   韩先生习惯以哲学家的方式来对待艺术,除了曾刻过一方“一味求霸”的印作之外,他对书画的技法是不大采用“一味求某”的态度的,他更多的是在一件作品中制造矛盾,再让矛盾对立的因素得到妥贴、恰当的安排,以此来互衬或反衬主题。他在求“圆”的用笔里也常用尖笔作为陪衬,他在浓墨重笔的作品里也常以枯笔作为调味品。这在他的画中用得就更多了,他用留白的方法来疏透重彩“荷花”,用细点的芦花来反衬太湖的浩淼,用枯笔的竹枝来反衬圆月的清晖,等等。   上述笔、墨、结体、节奏的特色,是韩先生书法艺术的特色构成。他反对墨守成法,但却十分重视积累。他不仅善于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和吸取,更善于融会贯通。正是由于他的功底深厚,所以当他面对创作时,便会在诸种书法因素中变幻生化,面貌常新。随举一例,他的隶书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与前述“琴伴”联比较,后者就多了些玲珑亭匀、润朗清明的气而前者则多一些遒健、老辣的意味。      刀爽气厚的篆刻风格      他篆刻的特色是“刀爽气厚”。对于韩先生的篆刻,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认为书法,尤其是篆字,是篆刻进步保证,篆字写出独特的风情,便能促成篆刻风格的独特。”从他变幻多样的书法,我们不难理解他篆刻的丰富多彩。   篆刻比之书法,它的章法更加严谨,刀法独具特点。韩先生极其重视刀法,把刀法看作是篆刻的生命。他的刀法论内容丰富。他自己所用之刀,杆长14厘米,刃用钨钢,锐而坚,大若玉箸,小若鸟虫,一刀为用,游刃有余。这样的刀刻出的印,爽利劲挺是必然的,但他追求的刀味并不全在爽利劲挺,同他的用笔一样,是追求“圆”、“健”两字,圆则有厚度,健则有力度。   韩天衡先生的用刀理论,十分精湛。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刀爽气厚”四字。他在“冰心玉壶”一印的边款中说过:“气不厚,韵不生;刀不爽,画不浑;虚中实,实中虚;篆有我,印有魂。”你看,前面四句的中心思想就是“厚”与“爽”两个字。笔者在一篇文章中解释过“刀爽气厚”四字,但后来文章出版时“爽”字被误改成“重”字,于是便成了不通之文。现更正抄录于下:   “在刀法上,厚与爽是一对矛盾,很难相处。有人喜欢表现古印的浑厚感,把线条雕凿得破破烂烂,这就够不上爽了。也有喜欢表现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