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棺椁座础与帷帐座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棺椁座础与帷帐座鉴赏   山川灵秀的雅安是西蜀早期人类聚居地之一,居住在此的先民们以他们的辛勤和才智创造了灿烂的西蜀文化,留存至今的古代文化遗产,尤以汉代居多,其文化积淀之丰厚,令人惊叹。雅安汉代雕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是汉代石刻艺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雅安东汉石雕棺础座与帷帐座,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棺座础与帷帐座是1956年3月出土于雅安市雨城区河北沙溪村点将台的汉墓中,是目前发掘出土的唯一成套汉代陵墓地下圆雕,笔者有幸零距离接触了这套东汉石雕中的精品。石雕为一套7件制陵墓地下圆雕作品,作品尺度虽然不大,却是件件都雕刻得十分精细而昂扬生动。其中用作棺椁帷帐的3件,用于承托棺椁的座础4件。   帷帐座造型为辟邪、玄武和蟾蜍,其底座长在28.5~37.3厘米之间,宽在22.5~27.5厘米左右。每一帷帐座背上都有一直径约4厘米的圆孔,为放置立柱支撑帷帐的。帷帐在汉代文献中,往往和殿屋、宫室、钟鼓、车马、钱帛、珍宝等联系在一起。华丽的帷帐是当时王公贵族的殿堂宫室中的重要陈设,也是古代贵胄陵墓中祭台或墓室张设之物,是统治阶级生前死后豪奢生活的主要象征之一。   帷帐座中有一似狮非狮、似虎非虎、威猛雄健的兽雕,是为辟邪座(图1)。此座呈俯卧状,造型粗犷,浑厚雄健。辟邪头颅似狮,昂首张口吐舌,露出十余颗极其粗硬的大牙,鼻子形如大蒜,鼻窦突起,鼻孔圆大,呈典型的狮鼻。在鼻子之上用高浮雕手法表现出眼睛,如铜铃般凝视前方,眼旁的耳朵竖起如扇,耳上生角。在其颔下,以缀接形式雕刻一束卷曲状的长须。躯干颇似虎,长身细腰宽臀,四足状如狮蹄,双肩上刻有羽翼,臀部有卷穗状纹饰,似羽翼,臀部之后是长尾,尾由右后脚下卷于背上围成圆孔。   蟾蜍座(图2),蟾蜍背负一圆孔,作仰头欲跳状,造型更为浑厚粗犷。蟾蜍在中国古代经常出现,这个形体丑陋、行动迟缓的“癞蛤蟆”被古人作为吉祥图腾进行崇拜,可谓是“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古人认为它有“风调雨顺”、“多子多福”、“仕途有望”、“招财进宝”、“逢凶化吉”、“辟兵镇邪”、“去病消灾”、“长生不老”等寓意。   玄武座(图3),刻一龟背负盔甲,颈腿披鳞,一蛇盘缠其身,其蛇尾绕盘于龟背,中心呈现圆孔。龟蛇两身相亲,两首引颈而对,两口相吻,四目相对视,情意绵绵,难分难解,既显亲切眷恋之情,又有镇地扛天之势。玄武,为我国古代神话中表四灵方位之神,先秦时多为民族图腾,汉时龙、凤、龟蛇、麒麟、九尾狐等,均为祥瑞之物,后世道家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护卫之神,称为四灵。此座并非完全表四灵方位和护卫,也许还兼有墓主在人世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反映。   棺椁座础底长在26.5~41厘米左右,宽在20~25.5厘米之间,计有力士、子母虎、天禄辟邪和龟等造型。它们放置于棺椁四角,用以承托棺椁,具有艺术性与实用功能。它的实用功能:其一是用来承受棺椁的重力,并将重力通过它均匀地扩散到地基;其二是保持棺椁不至于因木炭的变形而失去水平状态,有承重保平防潮的功用。这些棺椁座础上,都有一置放棺椁的长方形础台。   力士座础(图4),力士赤膊上身,曲腿下蹲于底座之上,左手扶地,右手反向扶着背部的长方形础台,双臂肌肉隆起,挺胸凸肚,仰头呲牙裂嘴,脸上呈现出紧张用力的神态,颇有定地擎天之慨。   子母虎座础(图5),刻一对嬉戏的母子虎,子、母虎交颈相依卧于础座上,两虎肩膀皆有双翼,母虎背负长方形础台与础底相连接。虎是人们公认的百兽之王,是威武的化身。汉代人们认为虎可驱魔降妖,而且能食鬼,于是虎成了辟邪逐鬼的神物,汉代的墓葬中往往都雕刻虎的形象,以抵御妖魔的侵袭,雕刻虎成为汉代的风俗。这里的子母虎,寓含着墓主对人世的企盼,希望属于他在人世的天伦之乐永远伴随在其身边。   龟座础(图6),刻一龟匍匐于础底上,龟背负回纹甲,四腿披鳞,头向左望,龟背正中留长方形础台。   棺椁座础中最为突出的是天禄辟邪础(图7),天禄辟邪础的两神兽作相戏状,天禄较小,尾部在前,头反向位于辟邪颔下,两兽皆有双翅。辟邪背部为一长方形础台,是置棺椁之用。这件优美生动的座础以流畅的整体造型,疏朗华丽的线条进行装饰,可谓是力与美的对比,刚与柔的相济,情与境的交融,更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在雕刻艺术中的真实写照!似狮似虎又似鹿而有翼有长尾的“天禄”和“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一角者为辟邪,二角者为天禄。它们作为一种陵墓雕塑主题在汉代开始被广泛运用,天禄是指上天赐予的福碌,辟邪是指辟除凶祟,祛除邪魅,永安百禄。所以用此座础,既有祈护墓葬、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同时更表达了墓主希望上天赐予他的权力和享用的福碌化为神兽“天禄”和“辟邪”,永远守护在身边,同时也是对其后世的理想寄托。   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