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痞证与枳实消痞汤浅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痞证与枳实消痞汤浅析
张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附属中医院 650032)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32-02
【关键词】痞证 泻心汤 枳实消痞汤
1 痞证的概念
痞证,即指心下(胃脘部)痞满不舒,按之柔软不痛的一种自觉症状。《伤寒论》(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尔。”表明痞证是一组以胃脘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触之濡软,按之不痛为主要特点的证候群,目前认为主要包括西医学中的胃肠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一些类型,多因胃肠蠕动功能、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的改变所致,体现为胃肠运动功能异常,特别是胃肠运动减弱占大多数,以功能性疾病为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纳差、气呃、嘈杂、食臭、肠鸣、便溏等症状。
2 病因病机
2.1病因
从《伤寒论》有关痞证的条文来看,其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表证误下。如《伤寒论》(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尔。”指表证误下,正气受伤,外邪陷入,致胃脘部痞塞满闷。《伤寒论》(131条)“病发于阴而复下之,因作痞也。”即指内无实邪而用下法导致痞证。
二是脾胃虚弱。导致胃纳失司,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伤寒论》(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即指在伤寒过程中,正气损伤,邪退而正气尚未恢复,饮食过多则胃虚食滞,寒热痞结。
三是外邪直接侵扰结于中焦。《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指出本病由邪热壅聚所引起。
2.2病机
痞者,否也,与泰相对。“否”代表坏,“泰”代表好。 “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乾为天,坤为地。天在上而地在下,《易经》云:“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故否卦中天气向上升,地气往下降,天地之气越离越远,不得交通。《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天气不能下降,地气不能上升,如此则阴阳离绝,天地交通不表,万物则不能遂其生。痞证正是处于“否”卦的这么一种状态。而“泰”卦则正与之相反,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天在下而地在上,天气属阳向上升,地气属阴往下降,故“泰”卦曰:“泰者,通也。天地阴阳相交而和,万物生成故为泰。”正如王冰注曰:“天有阴故能下降,地有阳故能上腾,是以各有阴阳也。阴阳交泰,故化变由之成也。”总而言之,天地相交、阴阳相交、水火既济谓之泰;天地不交,阴阳不交、水火不济谓之否。
《丹溪心法?痞》言:“填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为阴主升,胃为阳主降,正常情况下,脾升胃降,是为阴在上阳在下,为“泰”象;如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在上为呕,在下为利,阴阳不相交,是为“痞”。
从《伤寒论》关于痞证的条文来看,痞证的病机复杂,虚实寒热表现不一,从张仲景用五首泻心汤为主治疗痞证来看,寒热错杂是痞证的主要病机,故治疗强调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杂病源流犀烛》:“痞满,痞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说明脾虚气滞是痞证的主要病理基础。
3 治法
《伤寒论直解》:“夫痞者否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上下交,水火济,谓之泰。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上下不交,水火不济,谓之痞。故用半夏以启一阴之气,黄芩、黄连助天气下降,引水液上升,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助地气之上升,导火热而下降。交通天地,升降水火,以之治痞,谁曰不宜?”。本方证为中焦虚弱,寒热错杂,痞塞中焦,寒则地气不升,热则火气(天气)不降。方中黄芩、黄连之苦寒清热以降火,是助天气下降、阳气下降、火气下降;干姜、人参、甘草、大枣,温中补脾以升清,是助地气上升、阴气上升、水气上升;以半夏辛散中焦之痞结,开通阴阳、水火升降之道路。全方使中焦道畅通,天地相交,阴阳相交,水火既济,故为变否为泰之方。
叶天士:“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痞证病机为寒热错杂,故治宜和法。张仲景根据《内经》“辛以散之,苦以泻之”,首创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药用泻心汤类,代表方即为《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教材中亦将此方列入和解剂。此“和”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袪寒泻热兼调虚实,调和胃肠;二是辛开苦降,调和气机。笔者从痞证“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滞湿阻”的病机特点出发,临床常用枳实消痞汤治疗痞证。枳实消痞汤原方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由枳实、党参、白术、茯苓、半夏、厚朴、黄连、干姜、麦芽、甘草组成,原为脾虚寒热互结而致痞所设,该方即是在半夏泻心汤和枳术丸基础上加味而成。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该方具有益气健脾、行气降逆、消食除胀的功效,认为该方具有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投、升降两调的特点,常将其用于治疗化疗后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景谈》精品课件.ppt VIP
- T11长轨列车卸轨作业指导书.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保护方式1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pptx VIP
- 《极简项目管理》读书笔记.pdf VIP
- 北京-绅宝D70-产品使用说明书-绅宝D70 2.3T-C7230C7G-绅宝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pdf
- 2023 【小升初分班】小升初数学分班测试卷 (通用版,含答案).pdf VIP
-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VIP
- 商务谈判毕思勇课程教案.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6章 演示文稿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