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菌性中耳炎致眩晕、突聋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真菌性中耳炎致眩晕、突聋1例
马娟娟1 曹非2(通讯作者) 袁光雷2 朱青2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02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12-02
患者女性,53岁。主因“头晕、耳鸣半年,左耳突聋1周余。”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伴胸部不适、双下肢乏力,未经特殊处理约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无咳嗽、腹泻、发热,2周前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完善前庭功能相关检查提示左侧前庭功能稍弱,并诊断为中耳炎,给予抗感染(头孢类)治疗4天,效果欠佳。1周前患者无诱因突发左侧耳聋,伴耳痛、阵发性头晕、乏力等不适,遂来医院复诊。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病史半年,患严重脚气病。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BP120/70mmHg,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清,语利。双眼轻微水平眼震,双侧额纹基本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双侧听力下降,尤以左侧明显。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感觉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共济运动正常。Kernig征(-)。辅助检查:半年前曾在协和医院双耳听力测试正常。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尿酸、同型半胱氨酸、ENA全套均正常。SCL90测试:焦虑2.2分,抑郁2.31分。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头颈椎MRI+MRA[磁共振]提示:1、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其中较大者位于右侧额叶;2、DWI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弥散受限高信号影;3、脑MRA所见多考虑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4、内听道高分辨成像示双侧CPA区未见明显占位影,双侧面、听神经走行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5、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段脊髓未见明显异常。纯音听阈测试提示:右耳轻度听力障碍,左耳中-重度听力障碍。耳鼻喉科会诊意见:涂片镜检双侧外耳道深部分泌物可见真菌菌丝,鼓膜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心境、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1周后,患者仍阵发头晕、心慌不适,伴耳鸣、耳部不适感,发作与缓解情况与上述类似。
1.讨论
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高龄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人群增多,致使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多,慢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机率也呈上涨趋势。中耳真菌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滴耳液滴耳,使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受到抑制;②慢性中耳炎、慢性外耳道炎、湿疹长期反复发病,致皮脂腺损伤,分泌物酸性不足,抑制真菌的作用减弱;③上述原因致耳道潮湿或耳道进水,有利于真菌生长;④患者不注重个人卫生,用不洁的物品挖耳;⑤全身抵抗力下降,皮质类固醇激素涂耳或滴耳抑制了局部免疫[1]。真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耳痒,耳道内有白色、褐色点状痂皮或筒状薄纸样脱屑等干性分泌物,有耳痛、流脓及耳内有脓团样物或灰黑色团块物,可伴鼓膜穿孔[2]。
真菌性中耳炎诊断依赖于涂片镜检中发现菌丝体及孢子并经真菌培养鉴定菌种。
虽然真菌培养阳性率偏低,如取材困难,真菌培养要求条件较高致培养结果多呈假阴性,但是确定真菌的种属对诊断和指导治疗仍有重要意义。真菌感染性疾病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特点,多采用局部用药:用3%双氧水进行鼓室冲洗后用杨酸滴耳液、0.2%伊利康注射液或4%硼酸酒精滴耳液等鼓室注药,都具有止痒、抑制真菌生长等作用。局部治疗连续4周。未愈者继续用药观察2个月以上,并涂片检查和复查纯音测
听[3]。针对外耳道狭小、弯曲,病灶隐匿位置深,痛觉敏感等,患者自行涂膏剂局部用药效果欠佳,可进行全身用药:如氟康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对于两性霉素、制菌霉素等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要慎用。
临床上能引起头晕的原因很多,包括周围性眩晕如良性阵发性的眩晕、梅尼埃症、急性迷炎、听神经瘤和中枢性眩晕如多发性硬化瘤、椎底动脉循环障碍等等,但是因真菌性中耳炎引起阵发性眩晕的病例却很罕见。在我国每年约有1/5000的人患突聋,该病突然性发作多提示为血管性病因,如内听动脉栓塞,但在大量患者中有证据支持病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真菌感染比较常见于外耳道,极少数严重者才可穿透鼓膜进入鼓室或乳突腔,故临床真菌性中耳炎很少见,因而真菌性中耳炎所导致的头晕、突聋就更少见。本病例患者头晕发作特点是频繁、不定时,发作时伴耳部不适及自主神经症状,改变体位症状无变化,且近期发生突聋。入院影像学检查排除新发梗塞、颅内占位、脱髓鞘及内听道病变。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