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漆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漆因器而生,漆艺术是人类社会一种非常古老的造物造美行为,也是一门超越地域、民族和文化的艺术品种。漆器的主要原料是漆。我国是最早种植漆树的国家。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南山经第一:“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 西山经第二:“又西七十里曰俞次之山, 漆水出焉。又北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 北山经第三:“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 其下多桐椐”; 东山经第四:“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 其下多桑柘”。 [1]
在古代,“漆”一直是与“器物”相伴的,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怎么能称为器物。中国自漆艺产生起,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漆器作为中国人传统的生活器用,从未在历史中消逝过。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销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战国时期由于手工业比较发达,给漆器工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还专设官吏,经营管理,如“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史记?庄周列传》)。后汉何平叔在他的《景福殿赋》中就已有“列髹彤之绣桶,垂琬赕之文铛”,“皓皓旰旰,丹彩煌煌”的记载。[2] 可见我国“漆”文化历史绵长。
一、中国传统漆艺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使用漆的历史久远。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为我们掀开“漆”文化的序幕,这是中国漆器最早存世的实物,出自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日本的木漆梳还要早一千年。“河姆渡朱漆木碗”揭开了迄今为止使用天然漆的第一页,在此期间肯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漆艺进入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原始器物的涂饰工艺极其简单,有的只是单色素髹,没有纹样装饰。如河姆渡出土的最早的漆器,器表只有髹红漆或黑漆,没有纹样。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艺术的萌生时期,也是华夏民族对于色彩线条的形成期,在这一阶段先民们对于色彩、线条及民族独有的造型形象的创造,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商代髹漆工艺比前代有所发展,许多漆器有器表髹红漆或黑漆的装饰纹样,一般在红漆地上,用黑漆绘花纹或黑漆地上用红漆绘花纹。对比色运用较好,有明快之感。[3]在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了不少商代漆器残片,虽然所出土的漆器粹然已经腐朽,但还能识别出它们的大体形态,有的表面用朱漆打底,用黑漆绘制雷纹、莲叶纹和饕餮纹。有的是在木胎上雕出纹饰再表面涂漆,达到一种浮雕效果。
殷商、西周时期的人们不仅在建筑、冶炼、和手工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漆工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从出土文物,就能看出殷商、西周时尚和漆工的智慧与才能。有些胎骨的制作程序,已由原来的直接涂在器物表面的方法,发展到对胎骨进行封固然后再行髹饰。凡在丝织物上经漆封裹的器物,在经历几千年的浸蚀,仍然完好如初,由此可以充分证明殷商漆艺制胎技术的先进性。而且器物的造型也逐渐丰富,由餐饮具扩展到建筑、祭祖用具和装饰品等方面。并且在装饰手法上也大有进步,有更为精湛的彩绘技巧和镶嵌漆器的使用,不但加工细致, 而且还出现了金箔等新材料的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琉璃河北燕国墓地出土的一批西周漆器,有器豆、漆、漆觚三种,木胎,漆和漆觚都是朱漆地,褐漆花纹,漆豆是褐漆地朱彩。漆器外表都有镶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漆工艺得到迅猛发展。各种工艺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到了战国晚期薄木胎漆器明显增多,并出现了加胎,就是以麻布和漆做成的漆器的胎骨。此种胎骨的特点是薄而轻,造型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当时,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手工艺更加发达,在出土的战国中后期的漆器中发现有四角包铜的漆器,由于制胎工艺的进步,出现了薄木胎和加胎,为了使漆器既轻巧又结实耐用,便在器物的边口上镶上薄银片箍,称之为“”器。
在经过十年的战争,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从出土的漆器来看,彩绘技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云梦出土的一件漆卮,卮上的图案是用银箔刻成后粘贴上去的,然后沿着花纹边缘再用朱漆勾线压边。目前出土的漆器使用这种技法的只发现了这一件。
而汉代漆工艺则是中国漆工艺史上的黄金时期。最能反映西汉前期髹饰工艺水平的漆器主要出自长沙马王堆1、2、3号墓,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这一时期出现了器形高大的钫、锺等,通过秦的统一,汉的兴起,汉代图案纹样生动活泼,绚丽多姿,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时期,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取代,唐代漆器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工艺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是“平脱”的盛行、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