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核酸技术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义核酸技术及应用

反义核酸技术及应用 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 邓君 主要内容 反义核酸技术的作用机制 反义核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反义核酸技术的应用前景 * * 一、反义核酸技术的作用机制 1.什么是反义核酸(AS-ODN)技术? 利用碱基互补原理,用人工合成或生物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序列,导入靶细胞,形成mRNA-DNA或mRNA-RNA杂交双链,从而抑制或封闭基因表达,使其丧失活性,达到基因控制和治疗的目的。 2.反义核酸技术的研究进展 1978年:Stephenson和Zammeenik首次报道反义核酸技术; 1984年:Izant和Weintraub报道反义核酸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2000年:随着先进的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DNA合成技术的发展,反义核酸技术有望在分子水平治疗各种疾病。 3.反义核酸的设计 统计表明,人类基因组中只能出现一次的核苷酸序列数目平均为13个,故理论上设计一个有15个以上碱基(15~25个)特异序列的反义核酸,能针对人类基因组中任何的单个基因作为靶点,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4.AS-ODN的作用机制: 设计AS-ODN定向互补到靶DNA,严格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抑制mRNA的表达,并阻断mRNA进入胞浆,阻断翻译过程。 AS-ODN进入细胞核,与核内基因组DNA连接,形成三聚体,或ODN与mRNA形成的双链与DNA双链竞争结合转录因子,阻断转录。 AS-ODN与靶蛋白连接,抑制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功能的表达。 5.反义核酸的种类 根据作用不同的分类: 与特定的表达载体(病毒、质粒)连接,导入靶细胞直接转录反义RNA,与相应mRNA形成双链,阻断翻译。 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与相应mRNA结合发挥作用。 利用核酶的催化特性,将其与特异的靶RNA结合,裂解靶RNA,达到治疗目的。 根据来源不同的分类: 用重组DNA技术构建表达载体在细胞内转录出反义核酸; 人工合成的反义核酸; 利用诱导物诱生细胞内的反义核酸。 二、反义核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1.反义核酸的作用或给药途径(转染) 合成的AS-ODN可直接作用于培养细胞,细胞通过吞噬等机制吸收AS-ODN; AS-ODN结合L-多聚赖氨酸、高脂嵌入剂或脂质体进入细胞,可增加其对细胞的穿透性和对核酶的耐受; 在动物模型中,可通过静脉、腹腔、皮下、肌肉、瘤体内注射或口服等途径给药。 几种转染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脂质体:可提高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对核酸的摄取,并保护不被降解。优点为操作简单,细胞吸收好,缺点是包埋的DNA量不确定,在特定组织如肝脏吸收有倾向性,对脑有毒性。后来开发出PH-敏-脂质体,来降低毒性和因受体的特异分布具有的转染组织或细胞的特异性。 病毒:以其为载体,同时利用转染特性,腺病毒以其安全和高效而广泛用于反义RNA和基因治疗,可几乎转染所有哺乳动物,但不能用于家禽的转染。优点是它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转染效率相当高,常被作为载体用于肿瘤的治疗中,缺点是只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基因枪:1990年,Wolff和Malone用表达β-gal及荧光酶基因的质粒分别对小鼠肌肉进行直接体内注射,在注射区域的肌细胞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但直接注射法仅对骨骼肌细胞有效。 2.反义核酸的修饰与稳定性 AS-ODN必须满足的条件: 能被细胞有效摄取; 能抗血浆、体液及细胞内核酸的降解。 第一代反义核酸:对AS-ODN的磷酸基团进行修饰,如进行甲基化、硫化和乙基化等,其中硫化最为稳定和广泛应用,但在体内出现剂量依赖的毒副作用。 第二代反义核酸:混合骨架寡核苷酸(MBO)是将反义核酸的碱基、核糖和核苷酸骨架进行不同的修饰,降低了负电荷和免疫原性,增强了稳定性。 第三代反义核酸:多肽核酸(PNA)是以2-氨基乙基甘氨酸为基本单元设计的,不带电荷,有良好的蛋白酶和核酸酶的抗性,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序列特异性。 三、检验和结果的分析 1.设置空载体转染的对照实验。 2.在体外实验检测基因产物的活性、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参数; 3.在体内实验检测动物的生物学表型的改变; 4.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 检测靶基因的表达:Northern印迹等; 检测相应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印迹、ELISA、流式细胞分析法等,一般避免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 四、反义核酸技术的应用前景 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对白血病的治疗:Yukihiro利用MLL-LTG19嵌合本AS-ODN处理携带t染色体易位的早期白血病细胞系KO-CL33细胞,抑制细胞生长。 何冬梅等发现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反义核酸,可促进顺铂诱导AML和CML细胞凋亡。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