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OVER版PPT
4. 成就动机方面的两性差异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的愿望,一般,男性成就动机高于女性。 大学生性别角色 近年来,“超女”、“加油,好男儿”等娱乐节目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中性打扮的“超女们”成了众多女孩追逐与效 仿的对象,而有点女子气的“好男儿”也成了 不少青少年对男性角色的期待。 大学生性别角色悄然变化 (视频链接) 如果你是男生,突然变成了一个女生,你会咋办? 如果你是女生 ,突然变成了一个男生,你又会咋办? “双性化”兼有男女优良品质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别角色分为了男性化、女性化、 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类。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 人都可以是双性化的。所谓“双性化”,是指一 个人兼有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气质。双性化者并非 “变态”,相反众多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兼有男 性和女性较为优良的品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 33.0% 双性化性别类型 18.5% 男性化比例 18.3% 女性化比例 30.3% 未分化比例 性别的单性化已成为少数人群,“独立、爱冒险、竞争性强……”这些男性气质不再是男生的专利。 “女生少了贤良淑德,男生缺了高大威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超女、好男儿的中性造型获得了那么多大学生粉丝的拥趸。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舞台上中性化的扮相和表演,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甚至研究的地方。” 哈佛大学心理性别测试,测你心理性别是男是女? 我的测试结果 近年来,对于与女性地位的研判往往不可避免地以男性社会角色的变化为背景。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就以《拯救男孩》为封面话题刊出了自己的报道—— 近10年来,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表述出现在日常议论、热门书籍,甚至一些国家教育部门的报告中。 男孩危机的研究者评论说:现代教育方式,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更加剧了对男孩的伤害和误导。 在学业上,中国男孩的成绩与女孩相比,不仅原来的距离在拉近,甚至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2006年,在复旦大学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女生2024名,这是复旦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约占55%。早在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 在身体素质上,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调查显示,男孩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中全部是下降,只在其中的个别项目中乡村男孩有所提高。 而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心理病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男孩还比女孩更容易沉溺于网络。 北京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记者讲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目前有不少人质疑“拯救男孩”的命题,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依据是目前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依然是男性在占据,女性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势。然而孙云晓说,现在这个现象是30年前教育的结果,那时的孩子们受的束缚相对少,现在的教育方式的后果,会在30年后体现。 无独有偶,2011年5月,《新周刊》同样以一期封面策划表达了对当前中国男性的担忧——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社会景象:男人成为“难人”,是这个社会压力的主要承受单位,维也纳男性健康国际学会的调查显示,男人自杀死亡的人数是女人的3倍,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是女人的6倍,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少4年,男性的健康与30年前相比并没太大改善,而去看医生的比例却比女人低40%。 对中国男人来说,城市生活本身的压力不断加码,不得不沉浸在赚钱迷宫里,绞尽一切脑汁在人民币的数字游戏里奋斗。高房价、高物价、高男女性别差,使得男人更难买得起房子、车子,更难于娶到满意的老婆。政策的不确定性,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固化,加剧了“难人”的紧张程度。于是早衰、焦虑、抑郁、欲望持续地折磨着中国男人。 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就身体整体抵抗力而言,女人强于男人。中国成年男性中患各种男科疾病的比例约占男性总数的20%—30%,且发病群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男性健康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北京近10年居民死亡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0—59岁组死亡人数在10年中上升了2.4倍,其中男性增长了73%。 从男孩到男人,男性所面对的来自生理、心理层面的压力考验着原有社会架构下的“主事者”。而作为原本“养妻活儿”的基础性身份也早已受到挑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女性收入只占家庭收入的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