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VIP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3.1 地质灾害 长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条件各异的东、西两部分的过渡地区,又是我国自然灾害南与北、东与西地域差异的交叉部位。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危害巨大,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3.1.1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长江上游地区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1415处,其中滑坡12735处,崩塌2589处,泥石流2767处,地面塌陷453处,不稳定斜坡 2871处,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59.47%、12.09%、12.92%、2.11%、13.41%(表3-1,图3-1)。 表3—1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统计汇总表(截至2007年) 灾害种类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不稳定斜坡 合计 数量(处) 12735 2589 2767 453 2871 21415 百分比(%) 59.47 12.09 12.92 2.11 13.41 100.00 图3—1 地质灾害类型统计饼状图 2、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⑴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区分布面积不同,其地质灾害的发育数量也存在明显差异,见表3-2。其中四川省的地质灾害最多,各类灾害达10526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49.2%;贵州、重庆、云南等3省(市)分别发育地质灾害4165处、4022处和2244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19.4%、18.8%和10.5%;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较少,仅发育地质灾害458处。 表3-2 长江上游主要省区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截至2007年) 单位:处 灾害种类 行政区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不稳定斜坡 小计 四川省 6266 1439 1850 149 822 10526 重庆市 2592 437 55 69 869 4022 云南省 1326 34 474 33 377 2244 贵州省 2426 546 215 201 739 4165 西藏自治区 87 133 173 1 64 458 合计 12735 2589 2767 453 2871 21415 ⑵ 时空分布特征 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相对比较集中,与每年的雨季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发生。根据调查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表明,降雨尤其是暴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图3-2)。长江上游地区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mm以上,而且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降雨强度大,多大雨和暴雨。 图3-2 云南省禄劝县灾害发生概率与降雨关系图 特别是一些30—50年一遇的“低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大暴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发生周期长,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大意,防备意识淡薄,一旦暴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成为“高危”泥石流。如,2003年四川丹巴县 “6. 26”鹅狼沟泥石流和“7.11”邛山沟特大型泥石流(照片3-1、3-2),致使7个行政村1460余人受灾,14户71人被困,共造成28人死亡,36人失踪,数十人受伤;损坏农业中学1所,因房屋冲毁,需要迁移村民多达61户302人,冲毁且无法恢复的耕地25.2公顷,冲走(掩埋)大牲畜125头,冲倒农网线路20余公里,冲毁河道千余米,冲毁省道公路(丹巴-小金)约3km,大小交通桥6座,乡村机耕道约48km,造成公路交通一度中断10天。直接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后果十分惨重。 照片3-1 邛山沟泥石流沟口房屋被毁 照片3-2 邛山沟泥石流堆积区的巨大漂砾 地质灾害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的中山、低山区,高山峡谷及中、东部丘陵区,而西北部丘状高原发育地质灾害较少(表3-3)。这些地区地貌临空条件优越,为地质灾害的产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长江上游中、低山峡谷区发育地质灾害15308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 71.48 %,主要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谷沿岸及支流分布。中东部丘陵区发育地质灾害471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22.03%。西部丘状高原发育地质灾害8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0.41%,主要为泥石流灾害。西部高山区发育地质灾害123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5.78%,极高山区发育地质灾害66处。 表3-3 长江上游不同地貌与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截至2007年) 单位:处 灾害类型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状高原 深丘 浅丘 滑坡 28 409 4564 4760 15 1678 1281 崩塌 7 54 659 730 366 7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