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病前五位病种疾病谱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病前五位病种疾病谱分析
牟建春 钱帅 罗蟾卿 吕韬 吴国胜 李芳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红河 661100)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种疾病谱分布特征,为制定红河州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种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除2005年伤寒发病数位居乙类传染病第二位,乙类传染病发病位居第一、二位的一直是肺结核或病毒性肝炎,仅是排位顺序的不同;2004-2007年发病在3-5位之间波动的是伤寒、疟疾和痢疾;自2008年开始疟疾退出前五位病种,淋病2008年进入前五位病种第五位,2009年淋病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进入第五位;2010年艾滋病退出,梅毒进入第五位;2013年痢疾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和梅毒同时进入前五位病种。从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可以看出,10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在2013、201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的50%以上,成为传播途径构成的第一位;下降最明显的是自然及虫媒传染病,从200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的13.83%,到2013年下降到0.39%;肠道传染病自2006年开始较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传播途径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播途径构成中维持在30~35%之间。结论:乙类传染病的前五位病种是主导全州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农民是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要人群,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乙类传染病高发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是今后我州传染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病种;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49-03
【Abstract】Objectiv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isease spectrum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B infectious diseases during 2004 to 2013 in Honghe Prefecture . Provide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 The data reported in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formation System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Results The top two ranks of morbidity were tuberculosis and viral hepatitis during category B infectious disease, and always changed in different years from 2004 to 2013, expect the morbidity of typhoid was the second highest in 2005. The third and fifth highest morbidity of category B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typhoid, malaria, dysentery and the rank varies from 2004 to 2007. Malaria disaffiliated from the top five ranks of category B infectious disease since 2008, on the contrary, gonorrhea entered into the top five ranks in 2008. HIV/AIDS entered into the top five ranks instead of gonorrhea in 2009. The ranks of five top highest morbidity fluctuated with the rank of HIV/AIDS being replaced by syphilis in 2010. In 2013, HIV/AIDS and syphilis parallell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