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
殷春丽 吕宜光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射频术(RF)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疣状胃炎209例,全部病例先用药物治疗4周,治疗后仍有疣状隆起的118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与术后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分别于1、6、12月进行随诊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后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05例一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3例2次治疗完全清除,12月复查无1例复发。结论 应用内镜下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关键词】疣状胃炎 胃镜检查 PPI 射频治疗
前言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 VG)又称慢性胃炎并疣状糜烂或隆起糜烂、豆疹状胃炎,是胃炎的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疣状胃炎属胃癌前期疾病之一,癌变率3.2%-5.48%。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根据VG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1]。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该病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病程迁延不愈,中医属疑难杂症。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中检出疣状胃炎209例。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和药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内镜诊断患者209例均行病理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胃镜检查见胃粘膜疣状隆起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央脐样凹陷糜烂多数散在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及胃底,诊断标准参加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2].这20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其中成熟型80例,未成熟型121例,应用泮托拉唑40mg 日2次治疗4周,3月后复查胃镜,其中成熟型治愈3例,未成熟型治愈80例,余下未治愈的患者再次行病理检查进一步除外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癌,余下共118例患者行射频治疗。入选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32-77岁,评均58岁,病灶数2-10个,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内镜下射频治疗方法: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检查凝血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禁食8小时以上,应用LDRF-50射频治疗仪和OLRMPUS GIF-H260型电子胃镜,口含咽部麻醉剂达克罗宁10ml 20分钟后,常规插入胃镜,选择功率为30W,从活检孔插入射频导丝,将选用的球型电极对准病变表面来回或平行移动,直到病灶着色区域灰白色改变,点灼时间不易过长,1-3秒,以防周边粘膜损伤过大,病灶超过3个行分次治疗。
1.3 术后禁食24小时,流质饮食48小时,半流食72小时,1周左右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所以患者在治疗1月后复查胃镜及病理。若病理仍提示有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行2次射频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第6、12月有同一内镜医生进行内镜随访,每次将采集图片于前一次图片进行对比,组织病理学检查由同一病理医生执行。静脉应用抑酸治疗泮托拉唑40mg 日2次,应用磷酸铝凝胶20g日3次(餐前1小时)保护胃粘膜,1周后改为泮托拉唑口服40mg日2次,疗程12周。
2 结果
118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上腹部烧灼痛加重,治疗5-6天,症状全部消失,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一次性治愈105例,占88.9%,2次射频治疗治愈13例,占11.1% 术后6月、12月均复查胃镜,原病灶处粘膜基本恢复正常,部分病例病灶处可见白色疤痕,患者临床症状105例消失,13例明显减轻。
3 讨论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及高酸分泌等因素有关[3]。内镜下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药物治疗对于未成熟型有一定的疗效(本组患者未成熟型121例,治愈80例);但对于成熟型效果不佳(成熟型80例,治愈3例)。因此我们应用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多极电凝、热探头、氩气凝固、光动力、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疗效是治愈病变,但不损伤深层及周边组织,不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应用到临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