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三期117页一131页(2008年6月出版)
“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
方环海 沈思芹
(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
提要文章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料中的“V法”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论述了“V
法”、“VP之法”及“VP法”从古代偏正式句法结构到现代汉语词项“V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认为
“V法”结构大致经过了双实语素结构、动词重心结构及无重心特殊结构等三个发展阶段,这一演
变过程既是“V”与“法”融为凝固结构的词汇化过程,又是“法”从实义词到虚化语素的语法化过程,
最初的词汇化为“法”的语法化提供了基础,而“法”的语法化又促进了该结构的词汇化进程,文章
还尝试对该结构演变的认知机制作出解释。
关键词“V法”结构语法化词汇化
1 引言
“V法”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相当常见的能产性结构,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派生性,语
义上具有一定的糅合性。例如:
(1)西洋镜看法。(钱乃荣1997:34)
(2)玉芬笑道:“你可知道,他们这钱是怎样花法?”(张恨水《金粉世家》)
(3)我真不知道怎样教法,学生个个比我高大,看上去全凶得很。(钱钟书《围
城》)
(4)真有想法几哦。(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5)他太太依旧坚持着世俗的看法,说:“节总是要过的。”(张爱玲《十八春》)
(6)小伙子流泪了,他下决心要给自己讨个说法凡。(樊风光《救火英雄为自己
讨回公道》)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胡明扬、赵金铭、沈家煊、邵敬敏、张谊生,齐沪扬、尹世超等先生都提出了宝贵的修
改意见,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谨此一
并致谢。
117
(7)我想法(几)到杭州去一趟。(《现代汉语词典))2002,1376页)
上述“V法”的语义、语法性质并不相同,例(1)一(3)中的“法”虽有“方法、方式”
之义,但语义趋于虚化,语音也趋于弱化,如例(2)、(3)中的“法”也可省略;例(4)一
(6)中则几乎分辨不出“法”的实词义;都是“看法”,但例(5)与(1)不同:例(5)表示“观
点、意见”,而例(1)则表“看的方式”;都是“想法”,例(4)与(7)有异:例(7)为动宾式
“V法”,“法”用实词义“方法、方式”,这与前六例都不同,本文对例(7)这样动宾类“V
法”结构不作讨论。 ,
对“V法”结构现象,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法”本身的性质。按朱德熙(1982,1999:363)的词缀观,则“法”不算词缀,
“V”与“法”之间也不用加“的”字,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类词缀说(吕叔湘1978/
结构的能产性极强,有“新兴后缀”和“动态后缀”之分;助词说(邢福义1990:288)等。
二是“V法”的内部结构。学术界一般认为,“法”黏附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使
在上海话中常在两类固定结构中用作谓语动词,如“教我怎样做人法”(胡明扬提供的
语例)、“哪能这样跑法”(黄伯荣1996)等;尹世超(2002)认为“V法”结构中的“法”有
语法化的倾向。
综观之下,汉语学术界对“V法”结构演变的过程、机制及条件等讨论较少,本文
拟从语义、认知、句法及语用等角度进行考察分析,以此求教于方家。
2 7V+法’’结构的演变过程
法的本义为“刑法”,《说文》:“法,刑也。”后引申为“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准则、
规律、常理;方法、办法;效法、仿效”等义。(《汉语大字典))1988)现代汉语的“V法”结
构中,“法”即为引申义“方法、方式”。正如赵元任所说,“名词后缀‘儿’一般说是指
小,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名词标记”,“名词不带后缀与带‘儿’、‘子’,意义并无变化,只
是带‘儿’的轻松些”。(赵元任1968:113—114)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构
词结构“V法”大致经历过三次主要的历史演变,按照该结构历史演变的先后顺序及
其内在结构成分的语义句法特点,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双实语素结构、动词重心结
构及无重心特殊结构等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