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激Stimulus引起组织兴奋的三要素: 4、局部兴奋 1、概念: 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 称局部兴奋。 2.局部电位的特点: ②是衰减式传导的电位(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幅度随传导而减少 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现象(刺激依赖性): 在一定范围内,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③总和反应: 包括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 提高细胞兴奋性 3.局部电位的意义: 刺激依赖性 衰减式传导 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五、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 电生理学的有关概念 刺激(stimulus) :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 :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机体的反应,刺激要引起反应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刺激的三要素 2、刺激持续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1、刺激强度 强 度 时间 足够 足够 适当 固定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或阈值: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或最适刺激:引起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产生反应时,其表现可以有两种形式 兴奋(excitation):是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 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是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由于机体组织在发生反应之前都会产生动作电位的变化 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 兴奋标志是动作电位的产生 兴奋性: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细胞。 如神经,肌肉,腺体。 不同的组织细胞对同样刺激的反应不同 两者呈反变关系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小,兴奋性高;阈值大,兴奋性低。 1兴奋性∝ —— 阈值 结论: RP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3、EK≈RP的实验依据 (1)实测值≈计算值 实测值:细胞内记录法测静息电位值 计算值:Nernst公式(室温=25℃) EK = 60㏒[K+]o /[K+]i (2)认为改变[K+]o , 但实测值仍≈计算值 [K+]o↑→膜两侧K+浓度差↓→ K+外流↓→膜内外电位差↓→膜去极化 其改变情况和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4、影响静息电位因素: (1)膜内外K+浓度差 [K+]o↑→膜两侧K+浓度差↓→静息电位↓ (2)膜对Na+ ,K+相对通透性 (3)膜上Na+ -K+泵的活动 膜对K+相对通透性↑ →静息电位↑ 膜对Na+相对通透性↑→静息电位↓ 每分解一个ATP,可给膜外增加一个正电荷 钠泵在静息电位中约占2-16mv 1.概 念: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适当刺激后,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快速的倒转和复原. AP实验现象 (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2.动作电位的特点: ②是不衰减式传导的电位: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传导而减少 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的标志 3.动作电位的意义: “全或无”的现象 不衰减式传导 ③动作电位之后具有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锋电位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负后电位 低常期:正后电位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锋电位 (快速去极化和复极化) 负后电位 (后去极化) 正后电位 (后超极化) 极 化:细胞安静时,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状态。 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静息电位减小)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静息电位增大) 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反极化: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 转过程。 阈电位:引发AP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局部电位: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 相关的概念: 后电位:复极末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经历的一段电位波动。 超极化 极 化 去极化 反极化(超射) 复极化 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激活而开放。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 ≈ 1∶10 1.AP产生的基本条件: 内向电流: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 外向电流: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 内向电流 外向电流 1949 Hodgkin 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