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略谈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部在10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百年风云 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具体承办。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表现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构成了艺术史特定的内容,而通过这特定内容的钩沉,来解读美术创作背后的内容,窥探图像之外的各项指征,这就使辛亥革命美术创作的讨论具有了艺术史的意义。
一、创作历史回顾
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主要包括辛亥革命人物和辛亥革命历史两个方面内容。 民国建立之初,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形象就以艺术的方式开始出现了。但关于辛亥革命其他主题的创作还非常少,唯一可知的便是李铁夫表现辛亥主题的理想和他所画的《蔡锐廷之死》。新中国成立后,辛亥革命主题创作最早的要算1958年傅天仇等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做的浮雕《武昌起义》(图1),这件作品成为武昌起义创作的经典。1961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约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班学生王征骅创作了油画《武昌起义》,此图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新时期以来,表现辛亥革命人物的美术创作开始陆续在一些全国美展中出现,如: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金奖的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王公懿创作的黑白版画组画《热血――秋瑾》,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奖的广东画家汤小铭创作的油画作品《孙中山先生》。1986年,靳尚谊应中国邮票公司所邀创作了《孙中山先生》,1987年,山东画家路璋还应中国军事博物馆所邀创作了一幅油画《武昌起义》。此后,辛亥革命主题创作逐渐多了起来,但主要还是个人自发应展览而作,最常见的还是孙中山形象的艺术表现。1995年,爱国华侨姚美良先生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和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肖峰共同组织策划了“孙中山与华侨世界巡回展”,这个展览发动组织了当时全国一流的画家参与到展览的创作中去,并请历史学家对“孙中山与华侨”这个主题进行历史把关。经过艺术家的精心筹备,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构建了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用美术的形式还原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进行辛亥革命主题画的创作,可惜姚美良先生在巡回展中因劳累而英年早逝,但他为辛亥革命主题创作所做的贡献令后人敬佩。2007年,在南京举办的“2007#822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中金奖作品之一《走向共和》(图2)令人关注,这幅巨作由贺成、贺兰山父子花费两年时间创作而成,这是由南京画家表现的发生在南京这块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2006年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展开,一批辛亥革命主题的历史创作精品力作应运而生,比如章仁缘等人创作的油画作品《蔡元培与光复会》,冯远等人用水墨创作的《武昌起义》,杨松林创作的油画《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各地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陆续展开,其中由于广东省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最大,因此广东画家创作了一批辛亥革命主题作品。如宣新明的油画《黄花岗起义》,祝明的油画《义士潘达微葬七十二烈士》,张西的油画《共和之光》,黄河的雕塑《走向共和》。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的辛亥革命主题作品由于是在国家资助和主导下创作的,因而这批作品在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1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许多组织和单位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画展先后亮相,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个辛亥革命主题创作的新高潮,但遗憾的是,这些由新创作的作品构成的展览,与重大历史题材活动或是姚美良先生组织的那批作品的水平相比,在艺术水平和精神表现上还相距甚远。很多作者仅依靠辛亥革命时期的老照片描摹一番,照片化倾向严重,精神性普遍缺失。
一百年来,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很多,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评述,仅举“孙中山主题创作”,与“武昌起义”主题创作做简要分析。
二、孙中山肖像主题
民国之初,革命先驱孙中山形象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钱币、邮票之中。1925年,孙中山去世,画家司徒乔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画具来到孙中山的灵堂前,用油画对灵堂进行了实景写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灵堂的场景。这幅作品应该是最早的用艺术形式向革命先驱表达致敬之作,后来此作一直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许多地方铸造了孙中山铜像立于街头供人瞻仰。1927年成都春熙路中山广场树立了中山先生的肘挂“文明棍”立像,后因造型欠佳,1944年成都当局又聘请刘开渠先生在原址重塑中山先生像。刘开渠将立像改为座像,像高183厘米,中山先生着对襟马褂,端坐于太师椅上,左手握着展开的《建国大纲》,凝神深思,后根据该像重新以玻璃钢翻模,此尊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内。1929年,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变卖家产请日本雕塑家牧田祥哉铸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