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侯佩之 如玉之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侯佩之 如玉之刚   玉刚卯、严卯,又称玉双卯、双印,是汉代特有的用于辟邪护身用的小件佩带玉器。器呈长方柱体,一般长约2厘米,上下大小一致,边长约为1厘米,中有小圆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辟邪趋吉语句,意为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因大多制作于正月卯日(据说只有在此日制作,才具有避祸趋吉之效能),且有“强刘”之意(刚与强同义),故称刚卯。玉双卯与翁仲、司南佩一起,为汉代辟邪玉器三件宝。      双卯从质地上又分为玉、犀牛角、象牙等。当时对佩戴不同质地的双卯有严格的规定,佩带人等级不同,双卯的质地及佩挂的丝带也不同,只有帝后、诸侯王、列侯方可佩戴白玉刚卯、严卯。   刚卯与严卯之间,大小、形状一致,均以上好的和田白玉制作而成。唯一的差别是在器身所刻的文字上,刚卯以“正月刚卯”起头,严卯以“疾日严卯”起头。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汉时期的玉严卯(图2),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山东汉2号墓出土。此卯以新疆和田白玉琢成,略含青色和微小杂质,玉质莹润,光泽好,呈半透明状。形状为长方形柱体,高2.2厘米,顶面、底面边长均为1厘米。器身中心琢一纵向通心小圆孔,以供系带。外壁四面,每面各琢两竖行文字,每行4字,计32字。文字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内容为避逐疫鬼之辞,与《后汉书》等史载相合。字体为隶书,推测是用利器反复刻划上的。笔画平直,主画无波挑,结体简约,时有缺笔,与汉代(特别是东汉)成熟隶书(即八分书)不类,与汉代文字瓦当、画像石、壁画、印章等文字也有相当距离,应为汉代刻于玉器等器物上的一种书体。其字线条平直,遒劲爽利,结体匀称,笔画略向右上倾侧,而体势复归平正,富于特色,具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出土此卯的邗江县甘泉山汉墓,是东汉广陵王墓,使用和田白玉制严卯,符合当时的礼制。      此件汉代玉严卯,与1972年安徽亳州凤凰台1号汉墓出土的玉双卯(图3)很相似(该墓与玉双卯伴出的还有玉司南佩1件和玉猪等)。亳州共出两件(一件刚卯,一件严卯),各高2.3厘米,质地为新疆羊脂玉,玉质温润,雕琢精致。器呈长方柱体,中有孔可穿带。每件四面均刻字两行,玉刚卯为34字(第一面10字,为“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 ),玉严卯32字,共计66字,与《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相合。此二卯出土于曹操长夫人丁氏之父丁崇之墓。根据《后汉书》载:佩戴玉刚卯、严卯,“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据此可推断,墓主人丁崇应官居公侯。目前由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刚卯、严卯,较为少见,见诸发表的仅南博和安徽亳州所藏这三件,弥足珍贵,且玉双卯与玉司南佩同出,为研究东汉社会的风俗、葬俗和玉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玉刚卯的雏形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及琮形管。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认为:“不少文明时代的礼器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滥觞期”,而“刚卯不是汉人的首创,它是(良渚)琮形玉管或方柱形琮(图1)退化的结果”;“从刚卯到方柱形良渚文化的玉琮,在考古资料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可以追踪上溯的现象,它的祖形只能是良渚文化的长柱形玉琮或琮式管。”另外,他还认为:“汉代刚卯上的铭文有关神人除邪鬼的内容,和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人等纹饰内容,具有超世纪的联系,这是中国历史长期延续性特征在民俗方面的一个侧面。”商周时,琮形管又演变为方柱形玉管。玉刚卯、严卯承继方柱形管的外形特征(如呈长方柱体、“外方内圆”等),而有演化,颇具时代特色。   说到玉刚卯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强刘”。双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双卯特别是玉刚卯因有“强刘”之意,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废除不用。据《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后,顾忌到“‘刘’为‘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于是“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责令臣民不得带玉刚卯;又“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师古注曰:“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所著《南村缀耕录》卷二十四“刚卯”:“《懒真子录》云:‘汉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铭其一面曰刚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胜,亦古制也。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   二是辟除邪厉、强身健体。五代学者文谷《备忘小抄》云:“刚卯,佩印也,其制,卯以正月卯日作,铭刻于上,以辟邪厉。”(见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三十一) 宋代诗人陈与义《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诗云:“仲冬吉日,风穆气休。我出刚卯,以寿元侯。祝融之玉,莫此离方。元侯佩之,如玉之刚。攘除厉凶,以迪明王。南门不键,有室则强。三肃元侯,既赠既祷。曷以报我,当以刚卯。”   明清时,特别是清代乾隆时,玉刚卯有一定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