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山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 木山 木 【题解】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 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 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 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第二部分至 “其孰能害之”,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必然带来祸患,唯有“虚己”才能除患避 祸。第三部分至“而况有大塗者乎”,通过赋敛以造钟的故事讽喻不应拘滞于物,真正需 要的是顺任自然。第四部分至“而况人乎”,写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说明世途多艰, “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才是处世之道。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 的对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第六部分 至“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写庄子的贫困,原因却在于“今处昏上乱相之间”。第七 部分至“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通过孔子被围时的态度,说明圣人身处逆境也能安然顺 应。第八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庄子一系列所见喻指人世间总是在不停地争斗中。 余下为第九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忘形的重要。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1),舍于故人之家(2)。故人喜,命竖 子杀雁而烹之(3)。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 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 不材死;先生将何处(4)?”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 而非也(5),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6),无誉无訾(7),一龙一蛇,与时 俱化,而无肯专为(8);一上一下(9),以和为量(10),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 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11),人伦之传(12),则不 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13),尊则議(14),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 而必乎哉(15)!悲夫!弟子志之(16),其唯道德之乡乎(17)!”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 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 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 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 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 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 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 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 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 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 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 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 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 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原文】 市南宜僚见鲁侯(1),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 王之道,脩先君之业(2);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3);然不免于患,吾是以 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4),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 居,戒也;虽饥渴隐约(5),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6),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 辟之患(7)。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8)。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 (9),洒心去欲(10),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11),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 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12),与而不求其报(13);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14) ;猖狂妄行(15),乃蹈乎大方(16);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17),与道相 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18),无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