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天真烂漫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爱天真烂漫时   提起古代绘画,人们谈论更多的往往是高山流水,诗酒风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画家们很少以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来关注家庭生活。实际上,当画家们把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解世事,活泼可爱的儿童时,其绘画作品中的人性光辉,则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正因其少,才弥显珍贵。通过古代画家留下为数不多的儿童题材绘画作品,我们能更加透明地触摸画家们的心态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些彻底摆脱功利色彩的作品,也给范式化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抹上一笔鲜艳的亮色。   以儿童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作品在古代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图”,婴戏图大多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因此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其内容包括各类的儿童游戏活动:玩鸟、戏猫、捉蝴蝶、斗蟋蟀、“过家家”、“骑马打仗”、唱歌跳舞……五花八门,举不胜举。尽管如此,婴戏图却绝非纯为“儿戏”,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写实的照片未出现以前,我们只能靠文字去想像古人之面貌和活动。然而文字的描写并不足以把古人的生活具体地表达出来,唯有绘成图画才能使当代人看到、感受到他们实质的形态。婴戏图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物及各类艺术收藏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成为一种佐证,对比文字的记述,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时儿童的生活状况。   此外,虽然婴戏图的传世绘画作品不多,但以婴戏图为主题的图案却被广泛地应用于瓷器、铜器及古家具等文物中。因此,对婴戏图的认识及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鉴赏其他文物艺术品时也能够触类旁通,得心应手。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特选出了一些古代杰出的婴戏图作品,与读者共赏。   李嵩《市担婴戏图》(图1)册页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2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时,画院曾流行描绘农村生活的情态,个中翘楚,首推李嵩。在这幅“市担婴戏”里,我们可以亲眼目睹这位老画师画技的不凡。只消看看货郎担上、身上所披挂的各式膏药、杂货与童玩(据画上提示有“五百件”),就已足够令人眼花缭乱,技艺的超群也就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画中在描绘货郎为生计辛勤奔波、村妇为家计费心盘量的同时,画家能匠心地摹绘孩童的无邪天真,更充分显示出刻画手法的独到与细腻。   李嵩(约活动于1190―1264年),浙江钱塘人。历任南宋光、宁、理宗朝画院待诏,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皆长。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图2)轴绢本设色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画风活泼清丽,但见庭院之中,湖石耸立,芙蓉稚菊,丛生前后,秋光满纸,两两锦衣孩童推枣磨为戏。另一圆凳上列玩具,地上双钹,一俯一仰,无一物不工。两孩眉目、衣饰,均精心刻画,丝染兼备,且变化丰富。幅上有清高宗乾隆行书御题:“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款:“壬寅仲秋御题。”铃印一:古稀天子之宝。   苏汉臣,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北宋、南宋之间,河南开封人,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于绍兴间复官,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P、杜霄、周文矩等。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   苏汉臣《杂技戏孩图》(图5)团扇绢本设色纵20.4厘米横20.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苏汉臣的另一幅杰作,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此轴亦无款印,旧题为苏汉臣所作,其画风与其他作品比较相似,颇有大家之气,是典型的宋人作品。   苏汉臣(传)蕉荫击球图(图4) 团扇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南宋贵族庭院里的婴戏小景。庭院内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后隐现茂盛的芭蕉数丛。石前的少妇正与身旁的女子专注地观看二童子玩槌球游戏。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击球,另一童子则向他急急地喊话。图中四人的目光同时落于童子所欲击打的小小球体上。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极具层次感。无作者款印,传为苏汉臣所作。对幅清高宗弘历御题诗一首。本幅、对幅及裱边钤高宗弘历“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鉴藏印。      宋陈宗训《秋庭戏婴图》(图5)尺寸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陈宗训作。此图以精准、顿挫有致的笔法,描绘三个天真顽童戏耍的情景。作品布局匀称得体,用笔细致,设色艳丽,与画面气氛浑然一体。   陈宗训,生卒年不详,杭州人,南宋绍定间画院待诏,曾拜苏汉臣为师,相传其擅画“岁寒三友”。   苏焯《端阳婴戏图》(图6)轴绢本设色纵88.9厘米横5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三个正在戏耍的儿童,其中大童正欲恶作剧惊吓小童,两小童一抱头躲避,一伸手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