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ournal
1—3249/P
京新出报刊(2005)Z166号/2005/13(增刊)CNl ofEngineering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
沧州市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预测及防治措施探讨
曾令海刘增寿 张成兵
(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沧州061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沧州市地面沉降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查明沧州市四个主要沉降区(沧州市、黄骅、河间和任丘
沉降区)地面沉降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其沉降规律,再结合国土资源开发规划中的地下资源开发规划和基础建设规划
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沧州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预测。并借鉴其他地区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结合沧州
市地面沉降灾害特征,提出了监测减灾、节源防灾和治源控灾等防治建议,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减少灾害频率,
服务地区国民经济建设。
关键词沉降区沉降规律发展趋势防治措施
l 前言
地面沉降的范围不断扩大,发展到沧州、任丘等地下
地面沉降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其发展过程 水位漏斗区,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大、地下水位不
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故影响是持久 断下降,降落漏斗的发展,地层岩土力学平衡被破
的,不仅能够直接或间接的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损 坏,逐渐形成了沧州、黄骅、河间、任丘等多个主要
979~1
失,而且还能造成长期的不良环境地质效应。沧州市 地面沉降区。1 985年地面沉降速率进一步增
位于河北省东部,为平原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地
年沧州市沉降速率为118.6mm/a,1997年以后控制
热水、油气等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连续
到68.75mm/a。到2001年沧州市沉降中心累计沉降
发生地面沉降,到2001年地面沉降中心已累计到
量已达2236mm。黄骅沿海一带仍呈迅速上升趋势,
2236mm,平均沉降速率74.5mm/a。目前已成为河
99 00
北省地面沉降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其沉降范围之广、 仅1 7~2 1年三年多的时间累计沉降量达
危害程度之大,已给沧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
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研究地面沉降现状 况如下:
基础上,结合国土开发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对沧州 2.1沧州市沉降区
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再采取针对性的
控沉措施和防治对策,将直接影响沧州市地面沉降 沧州市沉降区基本上以沧州市东南部为中心,
的控沉防灾工作进展及其成效。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沉降,80年代进入快速发育期,
90年代为最严重发育时期,沉降速率由27.2mm/a,
2沧州市地面沉降现状 一直增加到1997年的118.6mm/a。沉降速率的加快,
累计沉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交通、输水、防洪、防
地面沉降已成为区内灾害性环境地质问题,它 汛、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一系列经济、环境及社会
具有区域性和不可逆转性,且危害具有永久性。尤其 问题,为控制地面下沉量,减少开采量,1996年修
是沿海地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地质环境的脆弱 建了大浪淀水库,并封停了市区内部分机井,工矿企
性加剧了地面沉降的成灾程度和成灾频率,伴生引 业在市区外围开辟新水源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
发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面沉降的发展速度,从1997年至2001年沉降速率降
至68.75mm/a,整个市区及郊县,成一蝶形洼潭,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
文档评论(0)